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看沈周的这幅白菜图,划了过去。原因无它,总觉得太平常了吧,平淡无味。

随着对沈周的了解越多,慢慢地能欣赏一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田先生所画的人物,大多是这种线条,一个轮廓,顶多再设色,是没有面目五官的。他画,就要画那种神意。

沈周的花鸟画,他在意的不是花鸟的形,在意的是花草树木、鸟儿所传达的意象、神气。

他画鸟儿,最爱画慈乌,画的是慈孝之意。他画白菜,诚然是喜欢吃,更在意的是白菜所传达的清淡的生活方式。这是“藏至真于淡薄,安贫贱于久长”的文人旨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梗以淡笔线条勾画,填以淡墨; 菜叶用浓墨作筋,铺以淡墨晕染,这颗大白菜长于一个小坡上,旁有细草苔藓。他的白菜还开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周在画中题写:南园昨夜雨,肥胜大官羊。党氏销金帐,何曾得一尝。沈周。

“南园”,便是他的菜园,一夜雨后,田园草盛叶茂,一片青翠,大白菜长得可好了。这肥美的大白菜,那是远远胜过宋代宫廷里奉为至味的羊肉。像党进那样的在冬天的金帐里吃各种山珍美味的富贵人家,哪里能尝得到这样的清淡之食呢!

沈周这个家族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不去做官,做富贵闲人。家境其实是很好的。 。他的后半生相对来说,家境也衰落了。《沈周传》里写了缘故。在家境不好的时候,还能安之若素,还能嚼得菜根。沈家的隐逸,绝不是作秀,是家族精神,是性情使然。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礼记·中庸》)

这就是安之若素,平淡是真的生活。不择,随顺,怀着自己的真性直心,安于自己的选择。

历来,像沈周这样的人太少,真的可以多一些。

《菜庵》中沈周写道:

嗜淡原非食肉侯,圃翁种此托珍羞。

霜根下筯兼糜烂,雨叶堆盘蔫齿柔。

买去固多求益者,拔来应少为人谋。

世间至味君何识,三九常充日不忧。

原本并非喜好肉食的人,但我这个园中的老翁种植的这种蔬菜却成了餐桌上的珍品。经过霜冻的根部炖煮后软烂,而雨后摘下的叶片在盘中也显得柔软,让牙齿感觉舒适。人们购买这种蔬菜多是为了它的益处,而采摘时却很少考虑它的生长和繁衍。你可知道世间最美味的佳肴是什么?那就是这种蔬菜,即使在三九严寒的日子里,也能让人不再忧虑食物的问题。

你看,这首诗说的就是白菜啊。沈周可以说是以白菜明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而画? 这篇文章就是探索沈周为何而画。

沈周为何而画?以画观物、以画体道,以画修身、以画游艺,以画交友、以画安仁。

在沈周的另一册页里,也画有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菜 纸本水墨 30.4×52.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宜休之。拔汪信民之咬。

咬以自励。拔于俗矫。

吾不能优劣其间。惟是一啜一饱。

沈周。

你应该休息片刻,借鉴汪信民的坚韧不拔之志。用坚韧不拔之志来自我激励,从世俗中矫正自己的品行。我不能评判其中的优劣,只是享受每一餐,满足基本的温饱。

咬得菜根,百事可成。一个人只要能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沈周一生,大部分时间家底是很丰厚的,但是也经历过贫困的时期。人贵在能上能下。既能品鉴得了山珍,还能咬得菜根。沈周对文人花鸟画的拓展,也是有开拓性的。吴门画派,就是这样的一个画派,处处用心,处处含道,小中见大,心思很是精巧,妥帖。

平淡是真,平常心是道。苏轼说的好: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珍惜我们所拥有,珍惜身边平常之物,珍惜身边人。珍惜了,真心待之,真意处之,见其真道,生活也丰满、安稳、精微,人间至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