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给人一种很强的反差感。

如果他面无表情抱手而坐,一条花里胡哨的手臂让人望而生畏,活脱脱一枚混香港九龙的古惑仔。

但他一开口,先是憨厚的笑声入耳,眼睛再笑成一条缝,又仿佛是《灌篮高手》中胖嘟嘟的安西教练,“你知道吗?我手臂上纹的可是《狮子王》里的hakunamatata!”

他是丽江纳西族,但他的长相很不丽江:细皮嫩肉,皮肤白里透红。而他“麻子”的称号,也源自这一身皮肤——小时候晒太阳手臂容易长晒斑,“动不动就一身的小点点,麻子一样。”从此,丽江多了一个叫“麻子”的男人。

就这样一个看似粗糙的汉子,每天一大早就会准时到烘焙店里,从揉面团开始一人做面包,一直忙到下午4点才能休息,“创业至今坚持了近300天,但自己最期待的依旧是早上独自工作的时光,像心流涌过身体,放空又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本名杨增华,丽江双善村人。家中有楼,古城有宅,约等于不工作也能不愁吃穿。

没想到,16岁的他便只身一人去昆明学烘焙,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做面包变成了他想要坚持一生的热爱。

如今,三十而立的他将这份喜欢当饭吃,在丽月湖边开了一家名叫“福瑞”的面包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出乎意料地受人喜欢——

在开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面包1群”的顾客人数便逼近500人;

一款“港式菠萝包”,月售700+个;

开业半年之后,线上和线下的顾客持平,又是一个意料之外;

如今开业10个月,依旧保持着能将当天出炉的面包卖完……

有人说,丽江最卷的行业,私房烘焙应该可以排名靠前。

也有顾客吐槽,你们是在饥饿营销吗?

这时,麻子就会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地说:“没有,没有,主要是我一个人做面包,每天做一两百个就做不动了啊!”

妥妥的凡尔赛。

但,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案:龙 庆

编辑:和占江

图片:马登科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一般烘焙店的开店逻辑,店铺一定要选在人流多的地方,方便更多的新客进店。

可麻子不是。

他将店铺选在丽月湖西岸,只是为了离家近一点。哪怕住在周围的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地方并非商业好地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现在年轻人的开店习惯,一定要将店铺装修得很有风格,方便客人拍照打卡,也方便在朋友圈流传吸粉。

可麻子不是。

当时,他的创业资金大约有15万,豪气地拿出10万用来购置商用的平炉风炉烤箱、冰箱、醒发箱等设备,3万元买烘焙原料,装修仅仅花了2万元。“约等于只粉刷了一下墙,规划了空间隔断,摆了张面包柜就开业了,简陋得像是在仓库里卖面包一样!”“但现在我回头看刚开业那些照片,都觉得充值的客人好宽容,丝毫不担心我们会卷款潜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业时的面包店)

敢这样做的底气来自于麻子十多年的烘焙经验,让他清楚知道工作室的动线如何设计;每一个物件怎么摆适合;哪一类产品更加符合丽江人的口味;甚至根据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需要去做什么配方调整,才能做出满意的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一半的人生都和烘焙有关。

2009年,读不进去书的麻子决定去学习掌握一门手艺,经过一番思考,去了昆明新东方学烘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私房烘焙还没那么普及,蛋糕、面包基本都出自酒店或连锁店。学烘焙的人也是各种年龄都有,“最大有40多岁的,最小的就是我了。”当时年仅16岁的麻子内心忐忑,“没想到学着学着,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

出师后,麻子先后在重庆、玉溪、上海、丽江等地待过,干过连锁烘焙店,也进过五星级酒店,从烘焙水平到眼界都有了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派悦坊(pantry’s best)的工作经历。从产品设计到制作再到质检,从对每一个原料都会标明产地,到极致的卫生条件再到高标准的产品要求,“原本以为散漫的我无法适应,现在回想那段时间却是我上班最好的状态,有团队合作,有死磕产品的精神。甚至,不上班时,我还会坐一两小时地铁去健身。”

至今,麻子对产品的要求依旧保留着当年在上海工作的习惯。

每当麻子分割面团时,克重都会精确到0.5克,因为称重的称只能精确到0.5克。这样的要求每天都需要完成上百次,旁人觉得会不会过于抠细节,但是麻子总说,“如果不注意细节,那么对自己的要求就只会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品香蕉派里的香草,都是选购马达加斯加的波旁香草荚提取的天然香草籽,而非工业下的产物。“好吃的秘诀除了制作者的手艺,再者就是舍得用好的原料。我会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原料,所以根据经验,我们食材选用的基本是进口原料品牌和丽江应季果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款面包原材料里的咸蛋黄,也是去象山市场买咸鸭蛋回来自己加工,而不是网上的袋装成品;红豆馅是试验了很多种豆子品种,才选出最适合的东北赤小豆手工炒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出品的面包获得阶段性成功也在意料之中。在麻子看来,如今各类烘焙教程的指导下,想做出一款“能咽下去”的面包并不难,可是想要做出受市场追捧的面包,却需要配比好面包的食材,精进制作手艺,设置好烤箱的温湿度和烘烤时间,耐心等待。

最终,时间会成全那些愿意投入时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

7年前,他也曾在家创业,做一些私房烘焙在朋友圈售卖。

但那时的他太年轻了,做得散漫,也不知道如何经营朋友圈,半年多的时间内,生意起色不大,又找了份工作去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创业的相对顺利,在麻子看来,应该是有了“沉淀”。“以前老人总说,你需要‘沉淀’,却不知道为什么。但经历过几次你就懂了,有时候人教人教不会,事情才会教会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夫妻俩)

再次创业的麻子开始有了创业的样子。除了休息日,雷打不动一大早去揉面,哪怕头一天和朋友聚会喝到凌晨一两点。结束后,他也会到店里去将第二天的食材该准备的准备完再回家。

“沉淀”也让麻子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选择做面包而不是收益更可观的蛋糕,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审美不在线,“面包更多的看经验,而蛋糕拼的是审美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开店也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适合上班。“工作上和谈得来的朋友相处还可以,但如果上升到处理职场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就会头疼。”麻子说:“即便是我做到了烘焙主管又能怎样?想推一个新产品,也要协调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不如自己开店来得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名“福瑞”也是取自“free(自由)”之意,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不用听别人说三道四,也不用再处理职场里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明确”,做了什么,赚了多少钱,全部都是自己的,那是一种笃定的落袋为安的快乐。“而现在开了店,除了自由不了一点,其他基本都实现了,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中,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凡尔赛。”

但目前,从一家不足60平米的小店看来,创业至今,没有踩坑,他们的确有凡尔赛的资本。

为了让顾客有更丰富的口味体验,麻子每天要做10~14种不同的面包,需要打7~8种面团。“但一般像我这样的门店,同样的10多个产品,可能面团就打三四个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上的产品,几乎每一款都拥有不同的粉丝,有人喜欢咖啡包,有人喜欢菠萝包,有人爱土司,有人喜欢碱水面包。“每款都有受众群体会让我感觉很欣喜,不枉费每款上架前的三番五次改良调试,内心觉得被认可了。甚至如果要上新品,想撤掉哪一款都难。前段时间撤掉了蒜香芝士包,没想到顾客问得太多,我们后来又将产品再次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民宿和咖啡店想找他们合作,拿他们的面包去售卖。但麻子有对自己产品质量的坚持,担心合作的对象不能做好品控,宁愿不合作也不赚这些钱。

甚至,他们这条街上的铺面,空置率和闭店率都很高,只有他们生意稳定,连附近的保安大叔都诧异,没想到这家店坚持了这么久,生意还挺好,太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子的快乐并不完全来自于金钱。

开店300天,他总记得最早开店的时候,有位姑娘买了面包,咬上一口,觉得太好吃了,在店门口便欢乐地抱着男友转圈圈;

有人闻着朋友吃的福瑞面包香,便主动前来购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宝妈都会告诉麻子,他们的面包成了小朋友早起的动力;

店铺周边有几家补习机构,周末午休时间来的小朋友说,每个周末就盼着下课来吃刚出炉的热乎乎面包;

他还特别喜欢和顾客交流如何做烘焙,免费答疑……

“在丽江,做烘焙有许多流派,做得好的也很多。可能我比较幸运,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当做工作,也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所以我更倾向于慢慢来。”麻子说,慢慢将一个店做好,慢慢找到和他一样热爱烘焙的徒弟,慢慢将烘焙店开出2店,3店,但都不需要多大的规模,都做社区小店,主打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闲来无事,麻子很爱在深夜寻一些B站上的面包纪录片看:

“创业67年,89岁高龄仍在面包技艺路上继续精进”,

“从午夜12:30开始工作,一对夫妻经营的隐蔽面包店”……

常常看得他感动万分。“你知道吗,那些小店真的很小也很老,甚至烤箱都已经开始掉漆了,每天仍在正常运转,看着看着,就希望自己也要在丽江做这样的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化时代,我们好像总是活在焦虑中,但手艺人的精力都专注在手上,无暇顾及其它。他们身上那种心安、平和的状态,像是一面面镜子,让每个人都可以照见自我。

在他喜欢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中,小野二郎有一句话他依旧铭记于心。“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择一事,终一生”,热爱烘焙的麻子希望自己能到那种境界,他也将“不做唯利是图的商人,想做幸福感爆棚的匠人”做成微信朋友圈签名。毕竟,这个世界,流量速朽,匠心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