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 宋文法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样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占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在所有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中,推广健康的饮食模式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之一。早期研究显示,植物性饮食模式与降低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而现在植物性饮食模式可能包含一系列超加工植物食品,作为肉类和奶制品替代品。

目前,尚不清楚植物源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2024年6月10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Implications of food ultra-processing on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idering plant origin foods:an analysis of the UK Biobank cohor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即使是健康的植物性食品,超加工后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具体来说,非加工植物性食品的摄入量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3%。

相反,超加工植物性食品的摄入量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UK Biobank数据库中126842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岁,女性占57%,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饮食信息,分析了植物性饮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根据饮食信息将参与者分为:植物源非UPF、植物源UPF、所有植物源食物、所有UPF食物。植物源食品是所有完全或主要来自植物的食品,动物源食品包括所有肉类、乳制品和鸡蛋。

在平均9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7806例CVD病例,包括6006例冠心病事件和2112例脑血管事件,共记录了529例CVD死亡包括348例冠心病死亡和181例脑血管病死亡。

研究发现,植物源非UPF食物的摄入量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7%,冠心病风险降低8%,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3%,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20%。

相反,植物源UPF食物的摄入量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冠心病风险增加6%,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2%,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类型食物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关系

而对于总UPF(植物源+动物源)食物,摄入量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6%,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3%。

此外,所有植物源食物摄入量与CVD发病率或死亡率无关。

总之,较高的植物源非UPF食物摄入量,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死亡有关;而较高的植物源UPF食物摄入量,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进一步,研究人员用等量的植物源非UPF食物替代了植物源UPF、动物源非UPF、动物源UPF的10%,发现等量替换可以降低CVD和冠心病的发病、死亡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替代10%降低CVD、冠心病发病率

最后,在敏感性分析中,研究人员调整了动物源UPF、红肉UPF、酒精、营养摄入量、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发现所有结果都与上述结果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只能显示出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

综上,这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非加工植物性食品摄入量越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低,而超加工植物性食品摄入量越高,则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在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上也是一致的。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anepe.2024.100948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

评审指导 | 语言服务 | 格式化处理 | 选刊指导

基础方案设计 | 数据挖掘 | 数据分析

项目设计指导 | 项目调整优化 | 项目设计评审

联系医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