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周资讯每周一更,用研究成果指导健康生活!

整理:Nina

要点一览:

• 对于中老年人,空腹血糖(FPG)为5.29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FPG为5.23mmol/L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

• 长期暴露于PM2.5显著增加我国育龄期妇女糖尿病风险!暴露越多,风险越高……

• 隔日断食可通过肝脏代谢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T2DM)小鼠血糖稳态,获益独立于热量限制。

FPG与死亡风险呈现“U”型关系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下,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重要的致死原因。既往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表明FPG是CVD风险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即高FPG变异性与CVD风险增加有关。

事实上,严格设计的纵向队列更有助于理解FPG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既往,这样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人群中更加罕见。5月17日,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国际期刊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 [1] 弥补了这一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研究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

这项研究纳入了51479名2010年至2019年间参与年度健康体检的河南省新郑市中老年居民,中位随访6.26年(范围:5.16~7.91年)。

研究结果显示:

• 基线FPG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关联呈“U”型关系(图2);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确定了FPG与死亡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 CVD死亡率的截断值为5.23mmol/L:FPG<5.23mmol/L时,FPG每升高1个标准差(SD),CVD死亡风险降低4%[HR 0.96(0.92~1.01),P<0.001];FPG>5.23mmol/L时,FPG每升高1 SD,CVD死亡风险增加15%[HR 1.15(1.11~1.19),P<0.00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FPG偏高(相对于截断值)组CVD死亡风险比偏低组高25%[HR 1.25(1.16~1.35)]。

• 全因死亡率的截断值为5.29mmol/L:FPG<5.29mmol/L时,每高出1 SD FPG,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HR 0.97(0.94~0.99),P<0.001]。当FPG>5.29mmol/L时,FPG每升高1 SD,全因死亡增加15%[HR 1.15(1.12~1.18),P<0.00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FPG偏高组全因死亡风险比偏低组高23%[HR 1.23(1.16~1.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FPG与全因死亡风险(A)以及CVD死亡风险(B)之间的U型关系

此外,按性别分类的亚组分析还显示,男性参与者的累积死亡率高于女性参与者。综合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中老年居民的最佳FPG应控制在5.23~5.39mmol/L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无糖尿病史的老年患者门诊就诊需静脉采血时,均应测定空腹或随机血糖,FPG=6.1mmol/L是转诊内分泌科的临界值[2]。而结合这项最新研究来看,这一临界标准或许仍有商榷空间。

PM2.5暴露显著增加我国育龄期妇女糖尿病风险

雾霾,或者说PM2.5暴露的影响已经成为重要的健康议题。2023年,我国学者在《国际环境》期刊上发表了队列研究结果,该研究提示长期暴露于PM2.5可能会增加罹患T2DM的风险,具体而言,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与T2DM风险增加26%显著相关(HR=1.26,95% CI 1.22~1.31),PM2.5暴露所致的T2DM约占所有T2DM病例的13.54%[3]。

此外,育龄期妇女罹患糖尿病后不仅影响其本身健康,对其后代也有长期不利影响,因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领衔开展了一项针对我国育龄期妇女的队列研究,试图明确PM2.5暴露与育龄期妇女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Diabetes care

本项研究涵盖了2010年至2015年参加中国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的2007万6032名20至49岁女性。利用卫星数据模型对PM2.5进行估算,并运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PM2.5暴露与FPG水平及糖尿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可归因分数(AF)和可归因数量来评估由PM2.5引起的糖尿病负担。

研究发现,PM2.5与FPG水平的升高和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关系(图4)。

• 3年平均PM2.5浓度每增加27μg/m3,FPG水平平均上升0.078mmol/L,糖尿病风险增加18%(95% CI 16%~19%)。

• 当PM2.5暴露量超过5μg/m3时,AF=29.0%,这相当于额外增加了7.860万例糖尿病病例。

• 在亚组分析中,超重或肥胖者、年龄超过35岁的人群、教育水平 较低者、少数民族、农村户籍以及居住在中国西部的人群中,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更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PM2.5与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关系

研究结论称,长期暴露于PM2.5与我国育龄期妇女的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且暴露量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这一结论警示我们,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PM2.5防护,尤其育龄期女性朋友,应尽可能减少暴露,这不仅是为了后代,也是为了自己……

隔日断食可通过肝脏代谢途径改善T2DM小鼠血糖稳态

间歇性禁食(IF)被认为是T2DM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手段,既往研究认为通过IF限制总能量摄入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最近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Diabetes的动物研究显示,通过隔日断食喂养自发型T2DM小鼠是可改善葡萄糖稳态,而不完全依赖于热量摄入限制[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研究发表于Diabetes

这项研究通过将自发型T2DM小鼠分为不同的饮食组别(自由进食、两餐喂养和隔日喂食),考察了隔日禁食对血糖稳态的影响。研究中使用了血糖监测、葡萄糖耐受性测试、胰岛素和丙酮酸耐受性测试来评估代谢指标。研究结果提示:

• 隔日禁食组的自发型T2DM小鼠表现出更好的葡萄糖稳态,包括降低的FPG和改善的葡萄糖耐受性。

• 隔日禁食组的肝脏糖原积累增强,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和表达降低。

• 隔日禁食通过促进肝脏特异性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泛素化和降解,降低KLF9表达,从而抑制肝脏糖异生。

• 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在隔日禁食组中升高,可能是对肝脏GR降低的补偿性反馈。

• 隔日禁食的代谢益处不完全依赖于热量限制,而是与特定的饮食模式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隔日禁食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饮食方法,用于管理和预防与葡萄糖代谢相关的疾病。

考一考:空腹血糖>2h血糖,该怎么解释?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生站网页版无需下载APP可学习更多内容~

参考文献

[1] Chen, X., Ding, J., Shi, Z., Bai, K., Shi, S., & Tian, Q. (2024). Association of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a Chinese older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4(1), 1335.

[2]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 等.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1) : 12-50. Liu C, Cao G, Li J, et al. 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PM2.5 on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arthriti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cohort in China. Environ Int. 2023;171:107741.

[3] Shen Y, Jiang L, Xie X, et al.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iabetes in 20 Million Chinese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Diabetes Care. Published online May 22, 2024.

[4] Zheng D, Hong X, He X, et al. Intermittent Fasting-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Is Not Entirely Dependent on Caloric Restriction in db/db Male Mice. Diabetes. 2024;73(6):864-878.

责任编辑|冯梓莹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