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三处世界遗产:西湖、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和良渚文化遗址。用好世界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助力。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好世界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亚运会前后,杭州对三堡船闸以北的大运河城区段滨水空间进行了系列微更新。留石高架路(石祥路)以北的运河新城滨水公共空间也在近期完成了贯通改造,新的步道、花草、驿站提供了怡人的环境,东面规模庞大的杭州炼油厂、杭州钢铁厂旧址改造也在酝酿之中。

从钱江新城到武林门,经香积寺、拱宸桥至炼油厂,大运河杭州老城段的滨水漫步,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步运河历史街区

G20峰会和亚运会先后在杭州举办,大大促进了杭州的城市更新。大运河杭州市区段的生活气息一直比较浓厚,从濮家到运河天地的水上巴士1号线渡轮长期运行,往复于超过10公里的运河航线,是市民通勤和游客体验城市的重要方式。一些玩家把仅需3元船费的水上公交视为解锁杭州秘境的玩法。

从玩的角度来讲,运河水面与岸上的老街区是一体化的感官体验。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在大兜路历史街区香积寺码头旁,一群与城市发展有关的专业游客准备上船游览。建筑师刘宇扬告诉大家,自此向北的一段航程和漫步,将可以体验到G20峰会举办之后,杭州最大规模的运河沿岸更新。

留石高架路以南的大运河两岸微更新由刘宇扬建筑事务所统筹设计,目标是延续千年以来的江南历史风貌,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进行多项小微整治、优化,丰富漫步游览体验。该机构曾完成上海黄浦江民生码头区域的滨水改造和杨浦六厂滨水改造等项目,经验丰富。在他们的方案中,约10公里的大运河老城段从下游到上游依次分为未来区段、现代区段和历史区段,共6个区块,其中历史区段有大兜路-富义仓区块、小河-青莎区块和浙窑-桥西区块。

在大兜路历史街区,记者看到沿着河岸有一排用于举办市集的木质临时摊位,与其相对的是里弄式的民居商业区。记者在其中一栋民宿住了一晚,接近午夜时还有一桌客人吃着火锅推杯换盏。朝内侧巷弄的房间十分安静,夜行人慢悠悠从窗下走过。一支摄影师团队带着模特和几箱衣服,在2010年复建完成的香积寺门前打着灯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晨的大兜路则是另外一副面孔,雨后清露顺着树枝滴下打在石板路上,站在单人电动板车上的外卖小哥走进刚开门的咖啡馆取单。南泊山咖啡的门口摆着“磨刀不误砍柴工,喝杯咖啡再打工”的劝喝招牌。几个刚抵达的年轻游客念着一处老建筑门口的文保牌:国家厂丝储备杭州仓库建筑。这处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老厂房已被改造成运河祈利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研究了杭州民居的营造方法,对门、窗、台阶的细节进行修缮,修补老建筑的残损,填补空白。这种做法遍布大兜路历史街区的多处巷弄和店铺,步行逛游中,不时能留意到这些细节。

水上巴士一路向北,抵达拱宸桥站。在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小河公园北面,拱宸桥连接了大运河西岸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岸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广场。岸边是大运河滨水步道“运道”,水上巴士1号线拱宸桥站设在东岸桥北的运道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市拱墅区的名字就是由拱宸桥和湖墅而来的。拱宸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桥,桥拱很高,渡轮和货运船只从桥下安然驶过。扶手、石椅被时光磨得光亮,历史气息可触摸。游客们在历史街区里逛店、打卡,悠闲的年轻人坐在码头边的连廊下玩游戏卡牌。杭州图书馆还在岸边设置了自动借还书机。

桥西历史街区本身已经非常成熟,节假日游人摩肩接踵,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也能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设计在此主要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以同和里民居建筑的土墙修缮为例,设计师把收集到的原始民居墙砖重新放到传统夯土墙中,虽然砖量不多,但以展品般的姿态让人看到老民居墙的样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和里民居的历史已有100年,是大运河杭州段桥西民族工业和居民生活的见证。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还设计了拱宸桥东码头、土特产码头,并使其兼具驿站功能,可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功能。对包括拱宸桥桥身和滨水建筑外立面在内的夜间灯光,这次设计也做了优化,使夜景更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北面,在运河天地和浙窑绿道,设计师也推进了一系列改造更新。运河天地是造船厂改造的一个大型园区,有十几栋体量比较大的仓库、厂房类建筑。岸边一处原为拖起船只或施放船只下水的码头斜坡很引人注目,旁边就是一家网红咖啡馆BANJURITA(伴奏者)。改造设计对园区内公共区域的景观做了优化提升。在浙窑公园,则对林荫下的滨水步道作了优化。

大城北工业地域的未来

5月11日,杭州市通过了《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年)》,将在2035年之前建成大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这项规划提出将大运河大城北段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美段、经典园,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平炼路景观带、郁宅港景观带、运河两岸节点、杭州钢铁厂公园节点、玉湖公园节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创意核心区。以此为支撑,促进文旅融合、古镇复兴、智能制造、数字传媒、电竞、数实融合等产业的发展。

杭州大城北的确工业味道十足。在过往的规划中,除了沿大运河、延安路传统的南北轴线发展外,杭州也确定了良渚往东,经杭州炼油厂、杭州钢铁厂到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东西向发展带。大城北的未来愿景是在“一竖”的基础上添“一横”。

2017年,杭州城北的独城生态公园开放,有网友说这里是“杭州最吵的生态公园”,人不多,风景美,吵除了因为鸟多,还与高铁、普铁从旁边路过有关。这个地方是近年杭州城北面貌的写照,2008年10月,第一财经就曾报道过杭州炼油厂将整体搬迁改造的消息,到2015年,杭州钢铁厂也迁出半山基地。根据规划,横跨平安桥、独城生态公园、吴家角港三个地铁站,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2公里的工业旧址区域,未来10年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转型,景观先行。在留石高架路以北、电厂河以南,烟雨朦胧、楼宇稀疏,3.5公里长的大运河东岸自2022年启动改造,最近刚刚完成开放,知道的人还比较少。

此前杭州运河集团发起运河新城滨水公共空间方案征集,Hassell与刘宇扬建筑事务所联合获得第一名。Hassell在滨水景观设计上颇为闻名,比如上海“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改造中的亮点徐汇滨江西岸地区,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该公司还在继续推进黄浦江西岸滨水南延伸的改造设计。

在杭州这块改造中的原工业水岸,两家机构设计了慢行系统、广场、滨水驿站、步行桥和水上交通,使滨水景观从生产岸线转为公共休闲场所。设计还包括了未来与运河新城腹地相连的文化、商业、社区设施等,三十年前曾是杭州炼油厂厂区主路之一的平炼路,将来会成为一条直通大运河滨水的道路,到时候市民、游客可以更方便地抵达岸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在这段水岸设计了几处驿站,平炼路尽头岸边的炼油厂驿站就是其中之一。在驿站二楼屋顶平台,南面红色的昌运桥和桥边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二期工程工地看得非常清楚。这座新的博物馆由知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标志性工程,以“水墨一笔”为设计理念。

Hassell董事林世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设计这段工业风格的运河水岸时,他们发现杭州炼油厂在迁移过程中有心收集了很多原厂区中使用过的小微工业遗存,各种零件、挡板、文字标识牌等不一而足,且经过一定的分类整理。波纹风格顶棚的岸边码头也还保留着。于是他们把这些东西都分散用在了漫步道的设计中,跟花草植物、座椅等结合,造了很多小景,希望将来人们可以慢慢去亲自发现。

荷兰MVRDV团队也提到,根据他们此前的设计方案,杭州炼油厂旧址区域将改造为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在炼油厂水岸可以看到围墙内还有几个圆形罐体,都是杭州炼油厂拆迁时保留的工业遗存,远处也还保留着一些高塔状的工业建筑,这些都将在完成旧址区域土壤修复工作之后,成为新的创意生活园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