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捌號小馆—— 来一场味蕾和文化的时光穿越

我是一个老武汉,还是一个从小在街头巷尾玩耍的顽童。对武汉的情感是情有独钟的。从小我们住的车站路太平里就是教会老房子。走路时,地板发出的咚咚声,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熟悉。而更熟悉的是老武汉的美味,因为那是从来不需要想起,一刻也不会忘记的味道记忆。

位于江汉二路上的保元里百年历史建筑的沿街店铺,有一家捌號小馆(汉口味道),这里是武汉少有的沉浸式里份场景主题餐厅。而在这里,让我找回了老武汉的美食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2024

百年建筑,城市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些的街道或者里分,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在这里,人们可以寻觅城市的历史,也可以探究城市发展的动力。

在历史建筑的评定标准中,除了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外,还有一个就是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发展上的代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112岁的保元里就是一个有历史韵味的老里分。而开在这里的捌號小馆将历史与现代,传统和时尚完美的融合起来了。

捌號小馆充分借助老房子的空间的格局,保留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它结合老武汉的元素,秩序相交,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种奇妙而放松的就餐环境。空间的内部则是将老房子的的砖墙置于其中,保留原始木结构的质感,粗细之间,相互映衬。

捌號小馆内挂的都是当代名家虞立新老师的墨宝。自然古朴,妙趣横生,和室内的绿植一起,模糊了新旧的界限,给这个地方带来了永恒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捌號小馆,醒目的文化墙上,都是武汉的土话:七了冒(吃了没)、称头(长得很好看)、谙着点(做事小心点)有味口(很义气)。当我用武汉话念起来的时候,好像自己又回到那江湖豪气蛮有味道的老武汉了。

这里不仅是一家餐厅,好像更是一家博物馆。因为这里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砖、每一个老物件都像人的皮肤是有温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缝纫机是妈妈经常用的、搪瓷缸是自己曾经拥有的,那铁锈味至今还记忆犹新。纸包装的老唱片自己家里就有一些,老式的收音机,海鸥牌的照相机,真是睹物思情,令人思绪万千。真的想时光这里停滞,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年代。有的老物件岁月久远不知其年份,但它们那岁月的印迹是那样的生动而鲜明。依然能让我们窥见时代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武汉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繁华,更有老上海的繁花时代。

建筑是历史留在城市里的烙印。寻找老建筑的“风华正茂”和留在时光里的激荡与回响,感受城市发展脉动。于繁华深处,遇见老房子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建筑是有灵魂的。和如今现代建筑完全不一样,老建筑值得更多懂得的人去欣赏,挖掘他的美。老武汉的韵味其实就在这些历史建筑中。老房子里一代代人的寻觅、守候、轮回,老房子其实也承载了人的情感。

而如今这里通过修补、联结、重建等一系列的设计施工,这个隐藏于闹市区偏静一隅的餐厅,展现在市人面前。

踏上木楼梯,看到的是一个个里分名的包房。而进入包房,推开玻璃穿花格的门,石头的阳台,显示了岁月的痕迹;休闲的露台,可以眺望其他不同年代的房子交织在一起,真实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变迁。而所有的一切在捌號小馆静静通过美食产生了情感般的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踏入捌號小馆,传统记忆和温度被重新呈现——素雅、年份、宁静、厚重。百年时光的回望,凝聚在浓郁的中西时尚美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02

2024

经典美食,武汉味道

捌號小馆有着自己的武汉情怀,这种情怀倾注在他们的每一道菜品里,大厨的心中。他们用美食传达出了对这座城市的怀念,用最美的味道向老武汉致敬。

海参烧有机武昌鱼

海参武昌鱼是武汉过去宴席大菜之一。也是卢永良大师在1983年的全国烹饪技术大赛上被评为“全国最佳厨师”时的菜品之一。

捌號小馆选用梁子湖名产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名贵海参。一改过去浓油赤酱的红烧技法,按照现代人的健康饮食需求改良为不用酱,少酱油,少欠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菜好吃的关键是把肥肉丁炒出油脂,加上提前熬制的鱼汤,再加上湖北恩施产的墨香5号皱皮椒一起先文火㸆至入味,后武火收浓汁水。邹皮椒的驱邪扶正,不仅鱼的腥味全无,而且油脂的芳香为武昌鱼的鲜味添味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人会做鱼,更会吃鱼,有人说我们湖北人是属猫的吗?不管我们属什么,但对鱼的烹饪的理解,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记忆,更是我们祖先基因的传承。

藕汤煮手工肉圆

藕汤是武汉人心中绕不开的一道经典美味。每个武汉人心中对藕汤都有一些特殊的情怀——妈妈煨的藕汤、外婆屋里的藕汤、吊子煨的藕汤。家家户户都会煨上好喝又香的藕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煨的好的藕汤是增一分则味浓,淡一分则味寡。恰到好处的藕汤,就是武汉人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的最爱。

捌號小馆根据武汉人喜欢在藕汤里加料的习惯,将藕汤和自制的肉圆做了一个结合,肉圆在汤中越煮越萢,藕汤味也会更加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藕汤是最爱,肉圆子是最喜欢,又爱又喜欢,真的是喜上加喜的美味。真是:醇香扑鼻钻心底,一口倾城未了情。

香煎糯米肠

这个菜是过去只有过年杀年猪时才能吃上的一道菜,过去家里杀年猪好的猪肉都是拿来售卖,内脏下水不好卖就自己食用,新鲜的大肠通过多道程序的清洗,灌入提前泡制好的糯米,先蒸,再改片用豆油煎香煎黄。

糯米肠外焦内嫩,糯米焦香,滋味悠长,回味无穷。此菜能让人回忆乡愁,思念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汉口双拼

大江大湖大武汉,盛产鱼虾水产,莲藕品质更是一绝,莲藕与江虾的的结合炸成香甜酥脆的藕蟹,配上炸制九真山臭干子,是感知老武汉烟火气的一个代表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藕的清甜和酥香,似乎有点江南的韵味,江虾的鲜美和酥脆,有着渔舟唱晚的意境,臭干子的独特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霸道的气味,有点江城人的豪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汉口,老味道,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乡愁。

妈妈蒸汽水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偶尔吃上一顿汽水肉,定当回味许久,吃完肉饼再喝汤,滋味清爽鲜美,口感嫩滑。

这是妈妈的爱的味道,这种味道吃起来是鲜美的,想起来是饱含着情感的。吃点肉,喝点汤,是一股鲜香流入胃中,一股暖流身体回荡,而鲜味在舌尖舞动,妈妈的爱在心中流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2024

创意美味,时尚味道

时代是变迁的,味道是永恒的。

但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也会让传统的味道开个小差。人们尝试新味道,那不仅是对味道的探寻,更是一种个探寻的精神体现。

捌號小馆也在与时俱进,就像要让老房子散发时代的魅力一样。他们对新味道的探寻,让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更能在美食里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美好。

百合呛水果黄瓜

不管是初夏还是酷夏,一盘微酸,微甜,糊辣味突出的拍黄瓜也会是很多武汉人的心头之好。

捌號小馆用上好的水果黄瓜,加上洁白如玉,口感甘甜的鲜百合,清爽脆嫩清甜的刀拍黄瓜一人能炫好几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百合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温柔和慈爱,其清甜的口感,给人温柔如玉的感受。而水果黄瓜的脆嫩,清香,整个菜给人青春萌动的美好感受。

真的是有着老武汉味道的捌號小馆,依然有年轻的心和未来的梦。

梅干菜雪梨红烧肉

干菜烧肉也叫“梅干菜烧肉”是湖北传统风味名菜,用梅干菜和猪五花肉烧制而成的,梅干菜有一种特殊的腌菜香味、梅干菜和五花肉一起烧制,因梅干菜极易吸收五花肉中的油脂和胶质,还能增加五花肉的复合香气,梅干菜自身也不乏肉味的鲜香。我们捌號小馆独创的再搭配上雪梨,雪梨的甜味既可以提升红烧肉的鲜味,也使得成菜肥而不腻、相得益彰。

真是:美味佳肴数烧肉,一口咬下唇流油,梅菜打底滑不腻,纵使千金亦难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地鸡烧鲍鱼仔

新鲜走地鸡旺火炒香,文火焖至入味,再配上鲜活海鲜小鲍鱼一起搭配成菜,此菜一直是捌號小馆畅销菜的代表之一。

走地鸡的滋味鲜美悠长,鲍鱼仔的口感Q弹奇妙,味道和口感的结合,让好吃佬都为之鼓噪。楚菜的包容和开放,在这道菜上也有所体现,走地鸡和鲍鱼的组合,简直就是山海的呼唤。而烧是武汉人熟悉的味道,鲜是武汉人基因里的美味,真是“色味诱人涎欲滴,鲜香弹滑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口,是一方凝聚历史记忆与文明高光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走进那一幢幢古老的建筑,触摸岁月的痕迹,品味历久弥新的历史故事。

捌號小馆就是将这份情怀融入现代生活。通过和美学文化、味觉盛宴等方式的连接,在老建筑中探讨关于生活方式的别样创想。处处可感老汉口穿越百年的风情与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在八号小馆,感受了武汉百年的里分和湖北楚菜完美的的融合。让人在怀旧中,感叹岁月的沧桑,在老味道里找到过去的记忆,在新味道中,感受当下的岁月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正如创始人设想的那样,他们着力打造氛围蛮有调、菜品蛮有味、价格蛮实在、服务蛮真诚、卫生蛮干净。人有情、菜有味、景有品的品牌文化理念。点单没压力,结账很轻松,食材很新鲜,感觉很惬意。

人均九十元的消费,我想这是他们对传统的致敬。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这是武汉人对过往文化传承的情怀,这里不仅好吃,更是承载更多的内容和体验的空间。

怀旧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他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价值,以及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记忆的人和事,对过去的怀念,其实也传递了对生活,对城市的深切情感。随着时间的迁移,武汉很多的老风情,老味道经典的菜品慢慢被人遗忘,而八号小馆重拾经典,演绎时尚,打造食客喜欢的菜品,在传承中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八号小馆餐厅,虽然整个空间充满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小馆的每一道菜虽然带着时间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却依旧充满活力。每一道菜都展现出了厨师们的用心与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片百年老房子里,八号小馆就仿佛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它将岁月窗户推开,让人们品味传统的美味同时,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都市里,也散发着诱人的馥郁芳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李继强 美食文化传播人,烹饪高级技师,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汉大学商学院和合一领袖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吃的智慧》和《食见生活》美食文化畅销书。

投稿&反馈邮箱:412819897@qq.com

责任编辑:罗一闻

制 作:追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