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简单概括《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大概仅须一句话:1942年,经过日军武装的货船“里斯本丸”,载着1816名英军战俘经过中国浙江舟山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击沉,危急关头,善良的中国渔民挺身而出,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出海救下了384名英军战俘。但其实这段历史厚重、珍贵,这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二战期间又一反人类罪行的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历史图片

如果要扼要概括方励和团队的努力,大概也仅须一句话:影片制作历时7年,身为海洋技术专家的导演方励携摄制组遍访英、美、日、澳、中国香港和舟山,找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翔实的历史研究,结合现场采访、珍贵历史影像、还原事件的动画,影片将揭开一段湮没82年的历史真相。但其实这样一部历史纪录片的拍摄制作难度很难用“可想而知”四个字轻松概括。

比如,事件发生已经过去约80年,查证当年史料的过程极其困难,其中大部分史料还涉及到各地军方密报,中间的协调难度巨大,需要将目前收集到的所有细碎史料进行有逻辑地串联,将部分互相矛盾的的史料进行反复佐证;事件的亲历者更是所剩无几,那时被世人熟知的幸存战俘仅剩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收集真实口述历史的渠道极少,摄制团队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时,中国舟山参与救援的渔民仅剩一位,也是年近百岁的老人,表达与记忆都较为模糊,这无疑都对采访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2019年,英国炮兵后人来到中国参加活动,见到了当时唯一在世的救人渔民林阿根(右下)

比如,里斯本丸事件不为英国大众熟知,寻找其他战俘后代的工作展开十分困难,只能用重金在英国主流传统媒体上进行大篇幅地广告,此举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而在传统媒体上打完广告后,有三百多个家庭同一时间联系上了拍摄团队,要在短时间内与三百多个英国战俘家庭协调采访时间、地点、内容……对于十人左右的拍摄团队的难度极大,但最终他们历经磨难,还是采访了一百多个英国战俘后人家庭;采访完毕一百多个家庭后,制作组发现收集到的故事都十分宝贵,要如何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进行取舍,对于剪辑团队也是极大的挑战。

比如,里斯本丸的拍摄横跨中国舟山,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十人左右的拍摄团队多地辗转,耗时费力;六年中拍摄到的海量素材,需要进行非常细致地整理,排布,核对,翻译工作,后期难度巨大,工作周期也十分漫长;影片中包含半小时的动画内容,当时的史料画面极其稀缺,团队只能通过查阅文字记载,结合部分战俘口述录音,战俘后人对亲人经历的复述等方式尽力还原战争发生时的场面,动画采用了CG的方式呈现,涉及动画团队的海量建模,从0到1的过程也需要大量细节的堆砌,这一切都需要史料作为背书,不仅仅是制作的难度大,查证的过程难度也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对话里斯本丸幸存者班尼菲尔德

感谢方励和他的团队,越过重重艰难,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为我们呈现《里斯本丸沉没》这样一部纪录电影。它将讲述的是数十个盟军战俘家庭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也是一段掩埋了八十二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真相。(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