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以首场放映的形式拉开了今季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幕,这也是《里斯本丸沉没》的全球首映。

纪录片揭开了82年前"里斯本丸"的沉船真相。

1942 年10月,押送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该船在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

沉船时刻,英军战俘跳海逃生遭日军扫射屠杀。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斯本丸沉没》海报

总台记者专访了本片制片人、导演方励,八年磨一剑,这位把做电影当成第二职业的海洋技术专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完成了一个内心的承诺,它托付的是2000多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1800多个战俘家庭希望看到他们父辈的经历;200多个舟山渔民家庭,他们父辈的善举、壮举理应被记住。

方励:我完成了对所有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承诺。

方励:"今天首映,按理来说我应该是很紧张,但其实今天是我最放松的时刻,因为我完成了对所有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承诺。我是干海洋科技出身的,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做一个电影,仅仅是想去找到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艘沉船,此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艘船。当我找到沉船以后,又听说只剩了两位亲历者,我就本能地想到:这段历史要再不抢救就没了。

既然我的专业是海底搜索打捞,那我得把这段历史搜索到、打捞到。本片的历史顾问、英国学者托尼·班纳姆的著作《里斯本丸的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时悲剧》记述了这一事件。我一直说是他开了一个头,我再用影像的方式,抓住最后一点点机会,抢救了这一段历史。"

方励:我最在乎的就是观众的感受,大家能不能感受当年船上这些战俘们所经历的悲惨和惊心动魄的遭遇。

  怎么样把这些战俘和当时日军的暴行直观地呈现在荧幕上,没有画面,光靠文字是不行的,光靠语言也不行。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以真实为基底,电影语言为叙事,可以说是一部比电影还好看的真人纪录片。

 方励:"大荧幕的电影,最能触动人。里斯本丸的遇难者828个,怎么样把这些战俘和当时日军的暴行直观地呈现在荧幕上,没有画面,光靠文字是不行的,光靠语言也不行。

影片中的动画部分我们用了三年半的时间来创作。此前我们做了很多试验,经过了多次试错,最后的方式是动画中所有人物不动,按照当时的气氛和动作状态,通过镜头的运动给出冲击力。

如何保证在这种历史残酷的条件下,让画面还有质感和风格化,我们就不能把它做成精美的数字特效,否则又跳戏了。每一次观影的时候,我最在乎的就是观众的感受,大家能不能感受当年船上这些战俘们所经历的悲惨和惊心动魄的遭遇。现在看起来大家是接受的。"

 方励:摄制组第一次去英国采访,每天我们都在眼泪里度过。

  800多个年轻人葬身于异国他乡的海底,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

2018年,方励首次赴英,与有关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密集的时间里,方励和他的团队同近380位战俘家人取得联系,收集上万张历史照片,面对面采访了近120位战俘后人。最终与观众见面的成片123分钟,是方励后期剪辑时经历艰难取舍的。

曾在片中接受采访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已经去世,他的女儿丹尼斯·维尼特意来参加了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场放映。她说,"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它应该被全世界看到,希望能促进和平。因为,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不应该再发生了。"

 方励:"2018年4月,我们十人左右的摄制组第一次去英国采访,每天我们都在眼泪里度过,采访过程中被爱情、亲情、父子情、战友情,被人性所打动。可我还是有点不甘心,因为当时有1816名战俘,而我们手上只有十几个人的名单。我想到登报寻人,因为我自己就是看报纸的。

我们选了三大主流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每个周末登一整版的寻人广告,后来BBC邀请我去做了全球电视直播的采访。结果没想到我们一下找到了380多个家庭,采访了大概110个家庭,我个人就采访了100个家庭,因为这些故事太打动人了。这些爱情、亲情、家庭的关系,还有这些男人之间的友谊,我特别想分享给全世界的电影观众。"

方励:他们失去的亲人所遭遇的故事没有任何人提过,他们没想到一群中国人会来做这件事情。

  每天都在虐心,似乎经历了一场完整的战争。

方励团队还去日本大阪、神户、东京、横滨等地,走访博物馆、日本外务省、战俘营旧址,调阅大量文件,找到了"里斯本丸"船长经田茂的儿女……他说,《里斯本丸沉没》链接起的是许多关于生命与人性的感同身受。

方励:"我希望能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件事,所以就要把所有的当事人都找到。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找到发射鱼雷的美军潜艇艇长的女儿。我还去找到了日本船长的女儿和儿子,想知道他们有没有听过父辈跟他们讲起过这件事,以及他们作为后人,从他们这个日本家庭的角度怎么看这件事。

2018年我们收到一封邮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发件人说自己90多岁的老奶奶要求被采访。2019年,我专程去美国找她,当时她已经96岁了。她告诉我,当年她的父亲就在里斯本丸上没有出来。很多后人希望被我们采访,是因为他们失去的亲人所遭遇的故事没有任何人提过,他们没想到一群中国人会来做这件事情。

整个过程中,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就能一直坚持下来?就是一个承诺。我一闭眼睛就能想到:这些老人从2岁、3岁就失去父亲了,这样的情景我忘不掉。

还有舟山的这些渔民,为了采访他们,光是东极岛,我就跑了不下10趟。每次在采访他们的时候我都被触动。关于离沉船最近的青浜岛,我们做了历史调查,这个岛上当时只有五六百人,不到100个家庭。这种情况下,250多个英国军人那两天在这个岛上吃什么?

而且这里没有农田,只出产白番薯,岛上的居民是把自己的口粮、衣物全都给了这些盟军战俘。我想这种人道主义的本能、这些义举是发自内心的。"

上海首映场,许多观众泪流不止。此情此景让方励确认,"重返现场"何其珍贵。

在上海完成首映后,片方将力推《里斯本丸沉没》的国内公映以及全球发行。"我真诚希望,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平台,这段历史会被更广泛地看见,一个坐标会被铭记。"方励说,那是一部电影的至高价值。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边走边看》

记者丨张倩 武文帅

编辑丨李嘉 杨子楠

签审丨王鑫

监制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