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再添新篇章次记录到三种珍稀雉科动物

近日,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云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在整理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数据时,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首次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雉鹑,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角雉和血雉的珍贵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喉雉鹑(学名: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雉科、雉鹑属的走禽,喉咙处的一抹黄色是它最明显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腹角雉(学名:Tragopan temminckii)属于鸡形目雉科,雄鸟的羽色非常艳丽,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精巧而美丽,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雉(学名:Ithaginis cruentus),别名血鸡、松花鸡,血雉的雄鸟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为红色,故称血雉。

自去年7月起,泸沽湖管护局启动了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旨在全面掌握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本底和主要保护对象状况。此次对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红外相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时,除了上述三种雉科动物外,还捕捉到了猕猴、勺鸡、白腹锦鸡、黄喉貂、赤麂等多种野生动物的精彩瞬间。

近年来,泸沽湖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开展宣传教育、巡逻巡护、病虫害监测防治以及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