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动画电影的语境中,“粉丝向”并不仅仅用来指代“强调电影中粉丝经济的特性,明星、粉丝和电影三方面相融合,主创人员为吸引粉丝求得票房回报的电影”,也包括了观影人群较为固定,主要由二次元粉丝构成的“粉丝向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粉丝向真人电影一样,粉丝向动画电影的粉丝群体也拥有极强的创作力和凝聚力。

如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全职高手》的动画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在上映前联合网易轻博客Lofter所举办的2019“巅峰荣耀杯”产粮大赛和首场限量名额招募都得到了粉丝的积极响应,纷纷以产出图文、视频的方式来为电影宣传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的官方微博“罗小黑CAT”所发布的一条电影定档微博也得到了诸如“非人哉漫画”“电影白蛇缘起”“1031万圣街”等知名动漫作品官方微博的大力支持,转发量高达四万。

但在上映之后,这些粉丝向动画电影的成绩却不甚理想:《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累计票房仅有8495.5万,豆瓣评分低至5.7;《罗小黑战记》虽获得了8.3的豆瓣评分,但上映一周后电影票房才刚突破2亿,电影的总票房共3.14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无法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现象级动画电影相提并论,也自然没有像后者那样成功出圈,引起热议。

这不禁令人思考,粉丝向动画电影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出圈”难题,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粉丝向动画电影的观影门槛:粉丝群体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无形之壁

在网络语境中,“出圈”主要被用于形容“某位明星、某件作品或者某个事件的走红的热度已经不单单在某一固定的粉丝圈中传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晓”。

即是说,“出圈”意味着受众群体的扩张和传播渠道的拓展。

对于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来说,“出圈”也是决定其票房与口碑能否双赢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丝向动画电影之所以面临着比其他原创动画电影更高难度的“出圈”问题,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为了稳固现有的粉丝基础,粉丝向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大多会考虑或使用在电影中放入只有对原著IP有过一定了解的粉丝才能心领神会的彩蛋,或加大在粉丝群体中拥有高人气的虚拟偶像的戏份儿等手段来迎合粉丝的口味。

而另一方面,这些为迎合粉丝而创作出的彩蛋或增加的戏份儿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

因为不了解或没有接触过原著IP的普通观众在初次观看时,自然无法体会到寻找彩蛋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道横在粉丝群体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无形之壁若不能被消除,就会将粉丝群体和普通观众划分为两个阶级,熟读原著的粉丝群体位于上层,能够尽情享受粉丝向动画电影所带来的观影快感;而不熟悉或没有接触过原著的普通观众位于下层,不仅要花费心思来理解剧情和解读人物,有时甚至还要遭到来自上层阶级的粉丝群体的嘲笑,认为普通观众根本不能看懂电影。

虽然对于粉丝向动画电影来说,粉丝群体和普通观众是两个属性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观影动机和消费行为也各有不同。

比起普通观众,对电影已经抱有一定忠诚度的粉丝群体显然拥有更高的消费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全然孤立的。

毕竟黏性再高的粉丝也是由普通受众转换而来的。

而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动画电影也正是因为改编自孙悟空和哪吒这样的国民级IP,才极大地降低了观影门槛和增加了大众的认同感,从而将观众转换为愿意主动为电影宣传造势的“自来水”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三十天日票房对比,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与《罗小黑战记》上映后十四天日票房对比,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通过将粉丝向动画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和原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日票房成绩(图1)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粉丝向动画电影的票房明显呈断崖式下跌,即首日票房最高,之后持续走低,这正是因为观影门槛过高,致使普通观众断层。

原创动画电影的票房则呈波浪式起伏,时有高峰出现。

与《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相比,同为粉丝向动画电影的《罗小黑战记》的票房起伏则要明显许多(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粉丝群体远在《罗小黑战记》之上。

通过对比两者的关键词百度指数可以发现(图3),在《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未上映之前,“全职高手”就保持着比较高的搜索指数,且时有搜索高峰出现。

但“罗小黑”的搜索指数却一直以来较为低迷,直到《罗小黑战记》上映后才出现了些许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和二者的IP开发战略有着直接的联系:长期以来,阅文集团都十分重视《全职高手》的IP开发问题,并将其列为重点项目。

2017年4月,《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动画开播,24小时总播放量就已突破1亿;2019年7月,《全职高手》的真人版网剧正式播出,播放量在三日内即突破3亿。

且主角“叶修”先后与麦当劳、中国银行、微软、伊利等品牌合作,覆盖领域横跨了科技、餐饮、日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9年开始,叶修的品牌代言更是以平均每月新增一家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反观《罗小黑战记》,虽然自2011年动画上线之后,MTJJ团队也对“罗小黑”这一IP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原作动画漫长且不稳定的更新频率严重阻碍了IP开发的形式和推广力度。

然而,自电影上映之后,《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明显不敌《罗小黑战记》,原因正是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观影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从电影的选题上可以看出,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这两部粉丝向动画电影都特意选择了在原作中仅被一笔带过的情节桥段来进行改编,在电影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也在原著中着墨不多,整部电影都可以被视为原作的前传。

为了确保影片质量,《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在电影画面上下了极大功夫,并大胆地在影片中运用了Live2D技术和3T技术。

但在故事结构上,《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仍沿用了使用人物台词来渲染气氛和点明主旨的小说式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过于密集的台词反倒使人物形象显得呆板平面。

无论是苏沐秋对于冠军的渴望,还是刺头队员薛明凯无法融入团队的苦闷,甚至是叶修在嘉世战队处于不利局面时拿出来的“秘密法宝”,都是以台词来告知观众的。

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整部电影的观影门槛:在不了解原著背景的情况下,普通观众只能被动而漠然地通过台词来理解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正是因为缺乏对原著的相关知识,许多情节在普通观众看来都是断裂和突兀的。

譬如在开头和结尾处与叶修看上去关系匪浅的“大漠孤烟”究竟是谁,叶修与弟弟叶秋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他又为什么离家出走,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破坏了普通观众对整部电影的观看感受,更无法体会到原著中“不过是从头再来罢了”等经典台词所带来的感动。

与改编自网络小说《全职高手》的《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不同,《罗小黑战记》则改编自同名动画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叙事手法上,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也和同名动画片一样,主要使用画面来推进剧情,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台词。

比如在动画电影开场后接近三分钟的时间内,猫妖罗小黑虽仅仅发出了几个拟声词,但电影仍然通过人类砍伐森林——各种动物惊慌逃窜,小黑落入废墟之中——小黑醒来,发现已无故土等画面交代清楚罗小黑痛失家园的原因,并为之后罗小黑讨厌人类“无限”的行为埋下了伏笔,故事结构比《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来说要完整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遗憾的是,《罗小黑战记》里许多隐藏的彩蛋,诸如原作者MTJJ的客串、对《火影忍者》《天书奇谈》等经典动漫作品的致敬,还有像哪吒出场,加油站上写的“瞬间石化”,对灵质空间的直播报道“你看它是一个球,它又大又圆”等有趣细节,都需要受众具备一定二次元相关的知识才能领会,有许多二次元粉丝甚至把“寻找彩蛋”当成了观看《罗小黑战记》的乐趣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无外乎《罗小黑战记》在二次元气氛浓厚的日本大受欢迎,甚至获得了第23届日本新媒体动漫艺术节的动漫部审查委员会推荐作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全职高手”与“罗小黑”的百度指数对比,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

但对于国内的非二次元受众而言,《罗小黑战记》的二次元气质增加了他们的观影门槛。

所以严格来说,《罗小黑战记》也没能真正做到“零门槛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