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谷规模化种植。本报通讯员陶家淇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菠萝蜜苗圃基地。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西冲村春桃大量上市。供图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走出“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收益、群众得实惠”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农户增收。

成立合作社完善稻米产业链

“早在1998年,我们村就开始种植‘云恢290’水稻。当时大家单打独斗,插秧时常出现争水、争路等矛盾,也遇到过水稻运输、销售等难题。”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老燕子村民小组村民、村优质稻合作社社员梁永林回忆,这种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2008年,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老燕子村成立优质稻合作社。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党员共同努力,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发展订单农业,同时解决了稻谷卖给谁、保护价是多少、群众生产用水分配、共用农机等一系列难题。

“合作社成立至今,党员已增加到43名,实现了稻种、用水、种植、施肥、农机、病虫害防治和销售‘七个统一’。”老燕子村党支部书记、优质稻合作社理事长魏显荣介绍,在合作社带领下,当地创新稻菜轮作模式,合作社社员积极开展稻后青椒、稻后番茄等高产蔬菜种植,收入逐步增加。老燕子村还与附近的卧龙米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该公司负责水稻的“提纯复壮”和保护价收购等。

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羊街乡非公党支部书记李文祥介绍,老燕子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后,在党组织引领带动下,卧龙谷片区又先后成立稻谷种植、农机服务等多个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开远市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联合社统筹组织、各合作社积极配合的发展新局面,优质稻种植、大米加工、物流、销售的产业链不断完善。

目前,该联合社有社员300多户1000余人,发展优质稻种植3000余亩,带动开远市及周边的文山、楚雄、大理、普洱等州市种植优质“云恢290”水稻20余万亩。

引进新品种壮大“桃果经济”

春去夏来,建水县坡头乡迎来春桃采收季。阿西冲村委会的果农们穿梭桃林间,精心挑选每一个成熟的桃子,经过摘剪、冲洗、分拣,最后装箱,待客商收购销往外地。

近年来,阿西冲村联合种植户到多地调研后引进优质新品种,多渠道吸引资金,扩大种植规模,推动“桃果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村党总支坚持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富民强村的主要抓手,构建“党组织+基地+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联农带农机制。2016年,致富带头人卜有林承包村集体的种植基地,开始大力推广春桃种植,并成立永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组织+基地+老年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阿西冲村以合作社为平台,引进种植大户、技术人才,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外出学习种植技术;以合作社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累计流转土地1100亩,不断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村春桃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量约700吨,经济收入达400余万元。

永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继春桃种植成功后,通过多方调研又引进优质新品种,新种植三月桃200亩、黄桃50亩。近期,部分三月桃迎来初次采摘,售价高达每公斤20元,不但为当地农业增添新的选择,也为合作社桃果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阿西冲村委会还以此为契机,成立阿西冲富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联盟,抱团发展。

探索新形式村民家门口就业

走进绿春县大黑山镇干龙潭村,连片的菠萝蜜树生机勃发,黄澄澄的无眼菠萝交织成海,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村民在田间地头穿梭忙碌,满眼都是产业兴旺带来的幸福景象。

曾经的干龙潭村只有单一的橡胶产业,效益低、产值低,集体经济收益微薄。

2020年,镇党委提出推广发展菠萝蜜和无眼菠萝产业,村党支部仔细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认准这是一个强村富民的商机。为打消村民的种植顾虑,支部动员党员先行先试,首批种植的60亩水果上市后,在镇内市场迅速销售一空,还引来外地客商收购。村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开始争相种植。目前,干龙潭及周边村累计种植菠萝蜜2000余亩、无眼菠萝1000余亩,全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带着支部党员积极奔走,联系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育苗管理、滴灌、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把村民培养成种植能手。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当地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党支部牵头引进2家热带水果种植加工企业,按照‘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基地’模式,采取公司负责资金投入、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产业开发,先后种植释迦果、妃子笑荔枝、嘉宝果、黑金刚莲雾等科技示范基地300余亩。”李文忠介绍,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市场,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丰厚收益。

家门口的产业也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种植基地和水果加工厂每年提供就业岗位约100人,每人每年能实现务工增收3万元左右,企业还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如今,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干龙潭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集体收益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成为乡村振兴美丽村庄示范村。

云报全媒体记者饶勇通讯员罗宏伟李斌

责任编辑:孙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