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随着最后一条锚链锁紧固定,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精准就位。这是国内首次对圆筒型海洋装备进行海上回接,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块头,“海葵一号”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高度接近30层楼;看环境,“海葵一号”所在海域水深约324米,风向多变、内波流频发。如何让这个庞然大物安稳扎根深水,做到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有“定海神针”固定。项目团队采用多点系泊方式进行安装,12条锚腿分为3组、每组4条,从东北、东南、西北3个方向提供稳定的系泊力,能够抵御超强台风。

“我们提前在海底安装了12套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吸力锚,并通过12条由‘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构成的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单条锚腿长2570米,破断载荷达2300吨,相当于1500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副总经理王火平介绍。

有“三维模拟”支撑。海油工程流花油田总包项目副总经理王辉介绍,项目团队采用“三船定位、一船回接”的方式,投入3000米级深水多功能工程船,应用水下和水面两套定位系统,通过数字化三维模拟显示水下系泊缆链构型,确保海上回接高效完成,作业效率和回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