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家商业银行的业绩不景气已经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然而就在这一系列的消息之中,银行大幅招聘催收人员的消息传来,银行密集布局催收该咋看?我们该如何分析银行如此大规模的招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多家银行招聘催收人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多家银行招聘催收人才,有银行要求该岗位须有五年以上金融或信贷催收经验,并优先考虑有法律、金融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还要求岗位人选应具备优良的催收技巧,能独立完成催收任务。

光大银行总官网发布了一则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贷款业务电话催收岗招聘信息。该岗位需要3人,岗位职责包括: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了解客户情况,登记客户信息和还款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并及时跟进并更新信息;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等。该岗位仅有两项硬性指标:本科及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

除光大银行外,三湘银行、微众银行近日也发起催收人才招聘信息,并且对催收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湖南三湘银行(下称“三湘银行”)发布招贤海报称,为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全国引入7个岗位的高级人才,其中包括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从招聘要求来看,上述两个岗位不仅需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优先考虑金融、法律、财会等相关专业背景,还包括有五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此外,还需具备优良的账款催收技巧,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银行密集布局催收该咋看?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银行作为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而催收作为信贷业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来,多家银行纷纷加大催收人才的招聘力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催收是信贷业务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联到银行资产质量的维护与风险控制的效能。在当前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局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企业与个人的偿债能力面临挑战,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催收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帮助银行回收逾期款项,减少坏账损失,还是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措施。因此,商业银行发力催收,不仅是应对市场压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重要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不良贷款的管理与催收成效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财务健康。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意味着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净利润。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这一数字凸显了不良贷款问题的严峻性。成功的催收不仅能够直接减少不良贷款余额,还可以将已核销的贷款部分或全部收回,补充银行的风险缓冲垫,减少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从而显著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优化资产质量,提高净利润成为银行经营的迫切需求。

第三,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规范,之前一些违规催收行为开始得到遏制。这要求催收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这也使得真正有能力的催收人才更加受到市场的关注。在过去,一些催收机构或个人可能采用暴力、恐吓等非法手段进行催收,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违规行为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而真正有能力的催收人才则更加注重与借款人的沟通和协商,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实现资金的回收。银行密集布局催收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规范化趋势,通过提升催收团队的专业性和合规性,来提高催收效率和成功率,同时维护银行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催收人才的走红,不仅反映了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的重视,更体现了银行在风险管理、效率提升上的共同追求。一方面,银行通过加强催收团队建设,可以更有效地识别风险、提前预警,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生成率,提升资产质量。另一方面,高效的催收机制也是银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催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催收更加精准高效,既减轻了人力成本,又优化了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