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您的和“在看”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就在过去的三年前,元宇宙这个词汇突然火遍全球,这个新鲜而又充满神秘感的词汇,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神秘的魅力,在他火起来的那个时刻,还没有人知道。如今,已经3年时间的沉淀,问起大多数人,好像也仍然对他到底是什么,说不太清楚。

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好像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正是因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让更多的人认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来,就不过是资本用来收割韭菜的一个新瓶装老酒的东西一样。

其实,元宇宙也并非所有人理解的那么不堪一击,科技的发展也确实让元宇宙这个新的概念,在应用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是全局的、是有世界观眼光的。因为在这之前,科技行业都集中在一个点、一个应用或者设备在发力;而这个概念的提出,将所有的科技从业者的目标和第三世界的世界观打开了眼界。在将这些之前,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元宇宙,我不想用太深奥、晦涩难懂的词语将专业,我只想用简单的话语让大家知道,这个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这个词汇的灵感来源是源于92年的一部小说叫雪崩,里面提到Metaverse和Avatar这两个词,一个代表是元宇宙、一个代表的是化身;指代现实世界中的人在Metaverse这个世界中扮演的虚拟角色。然而这只是英文的提法,他毕竟是出现在外国人的小说里面;那么元宇宙这个中文词到底是谁提出来的不得而知。

我曾经专一解读这个这个中文词,元在中国自古代表初始、初生、一的含义,是一个非常具有宏观气象的词汇,比如一元复开始、万象更新,而一在道家的思想中更代表万物由此而生的思想,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天造物,自有冥冥之中所注定,元宇宙,就是一个万物皆在的第三个世界,虚拟空间世界。这个世界将现实中的人、万物、运行体系全部搬了进去。这就是元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现实和虚拟世界的链接总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服务于现实世界中的人,进行体验;这个载体就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比如AR眼镜、虚拟现实头盔、智能手柄等等这些智能的数字穿戴设备,与现在高速的5G互联网传输能力结合,能够使人没有延迟的进入到这个虚拟的空间内。

这是一个多么超前的设想呢,这让我想起了他兴起的历史背景,他火起来的时候正是口罩正盛的时期,所有的生产、工作全都停滞了,而这个设想正是在当时能够解决这种全面停止状态的一个良药。在当时能火,也是意料之内的。

然而,他不火了,可能和当下所有人都全部摘下了口罩不无关系;人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当一个症结解决以后就不会再去考虑当时症结之下的应对之法,以应对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可能就是人的通性吧。不过,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元宇宙特别重要的载体,智能穿戴设备以及他的应用层。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能与之匹配的全球一体化标准,这为元宇宙的生态埋下了一堵墙,各个厂商之间仿佛都在自嗨,无法融合。而应用层,元宇宙能够实现的社交、工作等等功能,根本没有普及,也可能太太不赚钱了,所以没人做,人们只是把眼光局限到了能够实现快速变现的游戏上面,不得不说,一个科技的诞生还是会被人给带偏的。

我个人的研究证实,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系统,元宇宙打造了一个现实中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他可以造出一模一样的人和物质,但是却无法将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体系搬进去,说白了就是你可以做出来画面,但是做不出来精髓。

而唯有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经济模型才可以将元宇宙的这个精髓激活,区块链技术的通证经济以代币(加密货币)为媒介,将元宇宙中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可以串联出超出现实的可信任的、不可篡改的、透明公开的经济运转体系。

但是区块链的出现,已经替代了元宇宙,人们再也没有精力去关心这个刚被抛弃的,追逐利益的人们都把眼光聚集在了加密货币这个貌似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的机会上了,谁又会关心,科技进步后,能够给社会带来多大福祉呢,人们只关心给自己带来多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