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作为申请单位,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以下简称“亚太中心”)作为执行机构,与挪威水研究所联合牵头申请的“中挪合作——海洋废塑料及微塑料管理能力建设”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二期项目”)在北京启动。启动会由亚太中心组织,来自挪威气候与环境部、挪威驻华使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科研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环境学院及项目参与单位和一期项目示范城市代表等40余人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太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在主持中强调,一期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对挪方的指导和资助及项目所有参与伙伴的努力表示感谢。“二期项目于今年4月获得批准。中国和挪威一直保持长期合作,我相信二期项目作为一个平台,将继续为两国在塑料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宝贵的资源。”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设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亚太中心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防治三重危机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化学品和废物管理领域。同时,清华大学也与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跨国企业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签署框架协议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等。“这一强大的基础,将推动二期项目更好地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问题。通过在这一项目上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朝着为全人类建设一个更清洁、更健康的地球目标迈出一大步。”

挪威气候与环境部部长Andreas Bjelland Eriksen表示,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年底,我们有望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以应对塑料污染。我期待着与中国和其他重要国家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今天,我们启动二期项目,也是中挪两国环境部门之间的一次双边对话。二期项目将由挪威出资1050万挪威克朗,中国配套1000万人民币。通过这一项目,我们向世界表明,我们正认真对待塑料问题并系统地寻找解决方案,我们共同致力于减少塑料排放。”

会上,挪威水研究所高级项目官员Kathinka Fürst 介绍了一期项目总体情况;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固体废物处一级主任科员王梓元介绍了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及相关措施;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金帅辰介绍了中国海洋垃圾监测体系与治理对策;挪威环境署高级顾问Silje Rem介绍了挪威塑料污染治理现状与INC谈判进展;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助理主任赵娜娜介绍了我国无废城市与塑料污染治理。

据了解,“中挪合作—海洋废塑料及微塑料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一期于2019年11月29日由我国商务部和挪威驻华使馆签署合作协议批准,生态环境部为申请单位,亚太中心为执行单位,与挪威水研究所联合牵头申请。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通过开展基线研究、环境影响评估、污染监测技术与工具开发、政策研究、意识提升等活动,助力我国海洋废塑料和微塑料污染治理。(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韦璐)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APP

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文章、图片、视频、链接等,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为商业用途,亦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一切权力,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0-5772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