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代文豪林语堂感情丰富,一生共谈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年少的情窦初开;第二次是真情却爱而不得;第三次是良人且白头偕老。

但在这三段恋爱史中,林语堂最爱的人却不是与之白头偕老的廖翠凤,而是爱而不得的陈锦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

晚年,当81岁的林语堂听到陈锦端的名字时,浑浊的眼睛忽然变得清亮,不顾年迈的身体也要见最后一面。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对陈锦端的感情是这世上绝无仅有的了。

真心相爱却被身世门第阻隔

林语堂出生在福建龙溪的一个基督教家庭里,父亲为教会牧师。林语堂的家庭很普通,甚至偏穷,但父母还是供他上了学。

1912年,林语堂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并与同为老乡的陈希佐和陈希庆兄弟俩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

陈家兄弟有一位妹妹名叫陈锦端,就在与圣约翰大学仅一墙之隔的圣玛丽女子学校学美术。通过陈家兄弟的引荐,林语堂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让自己一生都魂牵梦萦的女子。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奇怪,明明之前没有见过面,但林语堂与陈锦端第一次见面就被对方深深地吸引住了。

林语堂天资聪颖,平时学习成绩就在整个年级中拔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大二结业典礼上,他又接连四次走上讲台领取三种个人奖章,以及以演讲队长的身份接受演讲比赛获胜的奖杯。这件事在圣约翰大学和圣玛丽女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

陈锦端早就听过林语堂的名声,却一直没有机会一见,如今见到,她又被他英俊的相貌所倾倒。

而陈锦端长得国色天香,性格天真烂漫且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林语堂爱她的美貌,也爱她的活泼可爱的性子,更喜欢她充满艺术气息的气质。

就这样,这对才子佳人深深地爱上了对方,每当他们出现,就会成为了圣约翰大学和圣玛丽女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以为他们会一直在一起,直到步入婚姻的殿堂。可爱情终究偏于理想化,现实才是他们需要共同解答的一道难题,摆在林语堂和陈锦端面前最大的一座障碍便是父母。

林语堂是穷小伙,陈锦端却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陈天恩是归侨名医,是基督教竹树堂长老,身份高贵,早年还资助过孙中山。

陈天恩曾创办过福建第一家造纸厂福建厦汽车公司、厦门电力厂,还开设了厦门陈天恩医药局,因此还成为巨富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林语堂家,他的二哥到圣约翰大学就读的学费是变卖了祖厝才筹集到的。林语堂上大学,也是得到他父亲以为发了财的学生大力资助解决的。

陈天恩虽然在外反对封建专制,可在自家,他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家之主,绝不肯让儿女自作主张结婚。他非常看中“门当户对”,因此极不看好林语堂。

在学校,林语堂和陈锦端就是一对自由自在的璧人,陈天恩鞭长莫及。可每到寒暑假回家,两人就成了棒打的鸳鸯,想见一面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自己的爱情,林语堂决定登门造访,向陈天恩表白自己的心志,然而他却吃了闭门羹,陈天恩直接告诉他:“我已为锦端选定了人家,你不要再来了。”

林语堂好似当头一棒,灰心丧气地走出了陈家大门。在闺房中的陈锦端,从兄长口中得知事情的全部后也只能默默流泪。

这段美好的爱情就这样被迫结束了,自此,陈锦端成了林语堂心口的朱砂痣,一生都不曾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最爱比不上白头偕老

在与陈锦端分手后,林语堂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家人为了填补他内心的空白,就为他介绍了另一个女子,她就是廖翠凤。

廖翠凤开朗大方,她的兄长也是林语堂在圣约翰的同学,也听说过林语堂的名气,因此对他十分有好感。在见面后,廖翠凤见其相貌堂堂,更是心花怒放,当下便认定林语堂就是与她共度余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翠凤

至于林语堂与陈锦端的恋情,廖翠凤也略知一二,但她不在乎。因为她知道两个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携手共度,曾经的人和事,只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中的一段插曲。

1919年,廖翠凤和林语堂完婚,婚后,林语堂赴美留学,廖翠凤则伴随身边陪读。

那段日子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廖翠凤没有工作,林语堂的助学金又被留学生总管拿去炒股赔了个底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和廖翠凤

无奈之下,廖翠凤只好外出打工,自幼没有受过一点儿苦累的她,如今也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甚至有时实在掀不开锅时,她便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卖掉,补贴家用。

这些林语堂全部看在心里,纵使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陈锦端,此刻也被廖翠凤感动了。有一天,他拿出两人的结婚证一把火就烧了,并深情地对妻子说:“结婚证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既然没用就烧了吧!”

这个举动无疑在告诉所有人,除非他们生命到了终点,否则至死不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一家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那样,后来即便他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家,身价也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妻子的贤惠,就连一点儿绯闻也没有。

廖翠凤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丈夫给自己的爱不是全部,在他心目中总有一方净土留给了陈锦端。但她并不吃醋,甚至有时邀请陈锦端来家中做客。

在林语堂二女儿林太乙的记忆中,父亲对陈锦端的爱始终没有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时的她非常喜欢看父亲作画,但久而久之,她发现父亲画的每个女孩总是长一个模样:留着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夹在背后。她便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画,父亲却告诉她:“锦端的头发就是这样梳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林语堂的眼中难得露出一丝温柔,一丝眷恋。

当时林太乙就想:这或许就是爱一个人的样子吧!

而在林太乙印象中的母亲,对于父亲和陈锦端的感情,她总是风轻云淡,只因他们的感情很好,对彼此充满信心。母亲甚至大方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是爱过锦端阿姨的,但嫁给他的,不是当时看不起他的陈天恩的女儿,而是不在乎他是否贫穷的廖翠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和廖翠凤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牵动人心的,林语堂与陈锦端的感情是一个遗憾,因此林语堂直到耄耋之年,病魔缠身,靠着轮椅活动,也念念不忘那段旧情。

1976年,陈希庆前来看望林语堂,一阵寒暄之后,林语堂终究忍不住询问起陈锦端的近况。当得知陈锦端就住在厦门时,他浑浊的眼睛瞬间变得清亮,着急地用手撑起自己的身体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

一向通情达理的廖翠凤此刻也忍不住说:“语堂!你不要发疯,你不会走路,怎么还想去厦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语堂和廖翠凤

听到妻子这样说,林语堂刚刚还清亮的双眸透露出失落,双手无力地放在身侧,周身满是悲哀,喟然长叹。林语堂终究没能见到所爱之人最后一面,几个月后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纵观林语堂的一生,他是十分幸运的。他既拥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又有一位贤惠的妻子陪伴终生。他是痴情的又是钟情的,即便无法忘记陈锦端,但也没有因此伤害廖翠凤。而廖翠凤,甘愿做丈夫背后默默无闻的妻子,最终拥有了美好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