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苏联曾是与美国并立的超级大国。自二战以后,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一直是世界的主基调。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苏联的势力范围极度萎缩。到了1991年,曾经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轰然解体,其废墟之上建立了15个崭新的国家。其中,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本以为只要降下红旗、自毁武功,就能得到西方的接纳,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的一员。虽然俄罗斯百般讨好美国与西方诸国,然而西方仍对俄罗斯横挑眉毛竖挑眼。专门用于针对俄罗斯的北约非但没有解散,反而吞噬了几乎所有的原苏东国家。俄罗斯的防线也从昔日的柏林,退守到今天的乌克兰。

可以说,为了遏制俄罗斯,美国费了很大的力气。

然而美国精英人士也同样意识到,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似乎太过于高估,反而让一个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乘势崛起,而这个对手便是一向讲究和平发展的中国

首先,美国人越发注意到,俄罗斯已经由一个世界大国,退缩为一个地区级的中等强国。美国奥巴马在卸任前,曾毫不客气地揶揄当时的俄罗斯:

“他们(俄罗斯)是一个较小的国家、较弱的国家。除了石油、天然气和武器,他们的经济产不出其他任何别人愿意购买的东西。他们没有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奥巴马说得并不错,毕竟大家手边有哪一样商品是俄罗斯的生产的呢?

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就这样被美国活生生熬死了。如今美国又伸出了他们的黑手,而这一次则是针对中国。那么美国是否能以同样的方法战胜中国呢?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崛起和苏联崛起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一、苏联超级大国地位难以持续

事实上,苏联能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斯大林的远见卓识,踩中了时代的步伐。二战前,美国工业一骑绝尘,苏、德、法、英、意、日等国紧随其后。苏联虽然是欧洲第一工业国,但其实比英、法、德等国强不了多少。

然而斯大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提前预见到了世界大战的发生,并为之进行了很多准备,建立了高积累、高消费的重工业体系。斯大林的工业化,就是为战争准备的。二战时期,苏联铺天盖地的坦克和飞机,就是斯大林打下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爆发后,斯大林的未雨绸缪为苏联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在大规模美援到来之前,苏联仅凭自己的工业力量挡住了德国纳粹的铁骑,并让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美援到达后,苏联组建起强大的钢铁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东欧,占领了半个德国,并将红旗插在了柏林的国会大厦的上。

而苏联,也因此成为了二战最大的受益者。首先,苏联军力空前强大;其次,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极致,其触角伸进了德国;最后,苏联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获取了大量技术,暂时拉平了与西方的技术差距。例如朝鲜战争时,苏联的米格15战机与美国新锐战机F86战机几乎没有代差,打得有来有回。这在后来的美苏空中对决中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苏联貌似强大,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其症结就在于苏联的地位是建立在枪杆子上的,其造血能力是很成问题的。

苏联过度偏重于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发展极度不足。苏联能生产最先进的战机和坦克,但是却无法生产畅销耐用的家用汽车、家用电器,甚至连制造牛仔裤的布料都生产不好。美国人曾嘲笑苏联:“连一颗螺丝钉都生产不好。”苏联电视机,甚至有“杀人电视机”的称号。这是因为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居然会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