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又出现了,这次是在广西南宁。

6月7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视频称,6月6日晚,他们花300元从一摊贩处买了18斤榴莲,便连袋子连壳一起复秤,结果只有8斤2两。随后,他们找摊贩理论。就在准备报警时,摊贩突然大喊“来打我啊”,并直接躺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8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管局通报,看到视频后,该局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对当事摊主进行问询,摊主已承认其存在缺斤短两行为。目前,该局依法对当事摊主作出没收不合格电子计价秤1台、没收其违法所得290元、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8斤2两的榴莲,竟然秤出了18斤的重量,这名摊贩的胆够肥啊。如果说8斤多重的东西,少个几两,如果身边没有公平秤的话,或许还能侥幸过关,消费者也会忍气吞声一下。一下子少了10斤,相当于所购榴莲重量的一倍多,还要让消费者假装看不见,这位摊贩,把消费者都当傻子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位摊贩的胆这么大呢?如果不是惯犯,是不可能、也不敢这样做的。这种比抢钱还要明目张胆的行为,一定是经常所为,习惯成自然了,以至于为了赚黑心钱,可以把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放在眼里,而是直接把消费者当傻子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鬼秤”的消息,一直受到舆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市场监管部门也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加强市场监管,给广大居民一个相对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对消费信心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鬼秤”都管不好、治不了,那食品安全等监管难度更大的工作,还如何抓好呢?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好好地对“鬼秤”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尤其是流动摊贩,要与城市管理部门联动,提高市场监管效率,而不能总是被动处理各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