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的儿子们为争权,斗得头破血流,性命堪忧,但在有些朝代,受宠的公主们也没闲着,她们同样也很擅权。

我们来看史上四位擅权的公主,她们的结局无一善终,那么,相较而言,哪位公主下场最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位:为情人而战的鄂邑盖长公主

汉武帝有六个女儿,史料对他们的记载并不详实,但对鄂邑盖长公主的记载却说得很详细,原来她卷入了一场权力争斗,这事儿与霍光关系重大。

汉武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母亲钩弋夫人被武帝生前赐死,小皇帝由谁来照顾成了一个问题。

在托孤重臣霍光的允许下,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入宫了,由她来负责小皇帝的起居日常。

这样一来,鄂邑公主就成为皇帝的保姆,不仅封号从普通公主晋升为“鄂邑盖长公主”,而且食邑就变动了几次。

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可见,长公主身份的尊贵。

原来鄂邑公主的封地在偏远穷困之地,后来也改封到富庶的蓝田,但她仍然不满足,还想获取更大的利益。

鄂邑盖长公主在入宫前就沦为寡妇,寡居的她,与一个叫丁外人的男子相好。霍光知晓此事后,便把丁外人也纳入宫中,并由他照顾鄂邑盖长公主。

同是辅政大臣的上官桀,为了抬升自己的地位,想让自己四岁的孙女入宫,嫁给八岁的皇帝当皇后。

这一想法很高明,但霍光不同意,理由是孩子太小了。之后上官桀也不死心,又去找了鄂邑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想通过鄂邑盖长公主办成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鄂邑的安排下,“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上官桀的孙女真的当上了皇后,可见,鄂邑盖长公主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事成之后,上官桀就想报答鄂邑盖长公主,于是就去找了霍光,请求为丁外人封侯,结果遭拒。

上官桀心里很不服气,汉武帝在位时,他位列九卿,在霍光之上。如今,孙女入宫为皇,儿子上官安封侯拜将,却还处处受霍光挟制,士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此事还关系到鄂邑盖长公主的面子。

为了扳倒霍光,他组建一个反霍光五人小组,成员有上官父子、鄂邑盖长公主、桑弘羊和燕王刘旦。

先是身皇帝上书,说霍光造反,刘弗陵将霍光视为靠山,又怎会自毁前程?后来干脆他们自己起来造反,据《汉书》载:“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他们让长公主请霍光赴宴,然后击杀霍光,结果胎死腹中,消息提早暴露,最后遭霍光反攻,来了个名正言顺的大屠杀。

他以昭帝的名义下诏,逮捕了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诛灭九族,燕王刘旦收到消息后,自杀身亡。

至于鄂盖长公主,霍光没有对她怎么样,但经此巨变,鄂盖长公主早已崩溃,最后也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位:卷入权力漩涡的全公主

孙权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在女儿当中,比较有影响的当属全公主孙鲁班。

说起孙鲁班,她的命运也比较坎坷,初嫁周瑜之子周循,结果周循与父亲周瑜一样命短,早早守了寡。

之后孙权又将她嫁给了屡立战功的卫将军全琮,东吴的公主叫法与魏国不一样,只能在公主之前冠夫姓,因此,孙鲁班被称为全公主。

起初,孙鲁班并没有机会干预朝政,三国各家帝王都吸取西汉吕后之乱,东汉外戚干政

,对后族权力都加以限制。

然而全公主似乎注定就要走一条不凡之路,她的母亲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如果她是男孩,说不定在孙登死后,孙权就会立她为“太子”了。

虽然没有当上“太子”,但她还是以另类的身份参与了一场太子之争。

孙登死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四子鲁王孙霸不服,一心想上位,由此引发了“南鲁党争”。

孙鲁班与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睦,对孙和自然也没有好感,于是,她携夫家钱唐全氏站队鲁王孙霸,与其结成同盟。

全琮是土生土长的江东人氏,地位上虽然与顾、陆、朱、张等豪门大族有差距,但他全琮屡立战功,一路升迁,不仅娶了孙权的女儿,自己也坐到了大司马的位子上。

可见,全氏的影响力并不小,他们的加盟使得太子与鲁王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全公主也将全氏家族拉上了一条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鲁之争从242年持续到250年,在此期间,双方互相抹黑、拆台、告状,而全公主则唯恐天下不乱,不断火上浇油。

一次,太子去祭祀宗庙,完事后,又去了太子妃的叔父张休家串门。此事被全公主眼线发现,全公主便跑去向孙权告状,说太子不好好祭祀却跑到了张休家中密谋什么事。

在孙权生病的时候,她对孙权说,孙和之母王夫人面有喜色。

孙权本易怒,再加上生病心情不好,便将王夫人斥责一番,此后王夫人抑郁而终,孙和也渐渐被疏远了。

后来在全公主和全氏的谗言下,孙权把太子党的成员或流放,或被杀,太子党也因此被大大削弱。

全公主对太子党的攻击,更多的是泄私愤,对孙霸也不是真心支持。当她意识到,孙权真正想立的太子人选为孙亮时,她也赶紧从南鲁党争中抽离出来,将政治前途押宝在孙亮身上。

在全公主的操作下,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为妃,全公主也在孙权面前不断说孙亮的好话,由此孙权大悦。

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赐死了孙霸,孙亮成为新的继承人。党争八年,太子党和鲁王党双双出局,唯有全公主全身而退。

孙权死后,孙亮上位,执政不久就遇到了诸葛恪专权,全公主不甘心被挟持,与同是顾命大臣的宗室子弟孙峻私通,双方联合一起斩杀了诸葛恪。

诸葛恪被杀后,孙峻上位成丞相、大将军,同样也是独揽朝政,全氏在此时也达到了极盛,作为外戚,一门五侯,全公主在翻云覆雨间,终于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孙峻病逝后,将其政治衣钵传给了堂弟孙綝(chēn),全公主一下失去了靠山。

孙綝比孙峻更加专权,残暴程度更是高了好几个段位,而且也全公主也毫无优待。此时的小皇帝孙亮已长大,有了亲政的想法,对孙綝的专权十分痛恨。

于是,孙亮对孙峻、孙綝势力开始加以打击。全公主曾害死自己的妹妹朱公主,孙亮借着追究此事的因果,展开对全公主的调查,全公主将罪行推到了朱公主前夫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身上,结果二人被杀。

这两人都是孙綝的亲信,朱损还是孙綝的妹夫。全公主虽然躲过一劫,但她的失势导致了全氏内部的分裂。

全琮长子全绪(非全公主所生)的两个儿子全祎、全仪,预感到全公主未来不保,于是携部曲数十家投奔了魏国,再后来全公主的儿子全怪及另两名全氏子弟也降了魏国。

钱唐全氏五名将领都逃离了吴国,对吴国造成重大损失,赫赫一时的钱唐全氏就此衰败。

儿子叛国,年岁已高的全公主大结局也随之而来。孙亮与全公主等人密谋除掉孙綝,不料事情败露,孙綝带兵包围皇宫,废除了孙亮,改立琅琊孙休为帝。

而作威作福的全公主在政治上也栽了一个大跟头,虎落平阳,竹篮打水一场空 ,被流放豫章,此后史书上再无她的踪迹。

整个钱塘全氏几乎被斩尽杀绝,唯有孙亮的全皇后一直活到了晋永宁年间,是全氏一族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位: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

武则天育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但为了坐上女皇的宝座,她不惜与自己的儿子为敌。

长子李弘和次子李贤相继去世,他们的死因扑朔迷离,大都认为是被武则天害死的。三子和四子在见证了母亲的凶狠之后,也都变得听话了。

唐高宗死后,三子李显上位,是为唐中宗,但皇帝宝座还没坐热,就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原因就是他又不听话了,他非要立韦皇后的父亲为侍中,以此扶持外戚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武则天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于是就将他废黜为庐陵王,将四子李旦推上帝位。

李显被废后,先是被幽禁于均州,之后又迁到房州,在赴房州时,妻子韦氏在途中生下了安乐公主。因当时境况窘迫,连个裹布都没有,李显将自己衣服脱下,包裹好刚出生的女儿,因此安乐公主又名李裹儿。

安乐公主虽然生于忧患,但她却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李显和韦氏对她十分宠爱,无所不允,这让安乐公主从小便养成了骄横任性的一面。

后来李显被武则天召回,李裹儿受封安乐公主,武则天死后,李显二度登帝,此后便是韦氏专权的时代。

李显性格懦弱,韦氏曾与他同甘共苦,称得上患难夫妻,这种生活经历和感情基础,促使李显对韦氏十分纵容,韦氏上升为皇后之后,逐渐开始摄政专权。

李显在政治上缺少主见,而韦后却很有主意,两人的相处模式俨然成为又一对高宗与武则天。

韦后专权,想当第二个武则天,而女儿安乐公主也没闲着,整天幻想着当皇太女,竟而也能走上女皇之路。

安乐公主先是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崇训死后,改嫁武延秀,介于韦氏与武氏的共同利益,他们组成了韦武集团。

武则天病逝后,武氏集团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大有人在,其中最大的余党就是上官婉儿和武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宗上位后,这两位与韦后联合把持朝政,架空了唐中宗,神龙政变的成果付诸东流。

中宗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非韦后所生,韦后便时常为难他,安乐公主甚至称他为“奴”,屡次奏请中宗废除太子,立她为皇太女。

李重俊生命和地位都受到威胁,之后就发动了一场政变,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杀了数十人,一度攻入内宫人,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太子兵败,无形当中助长了韦后与安乐公主擅权的气焰,安乐公主也参与到中枢决策中来,共同分享皇权。

在中宗的授权下,安乐公主开始了她的疯狂擅权。她大肆兜售国家官爵,不问品行学历,只要有钱,你就是屠夫,也卖官给你,一下就授官五六千人。

她要想做的事,拿个诏书让中宗签名盖章即可,当朝官员都去巴结她。

但即便如此,韦氏母女还是不满足,总觉得李显碍事。后来李显也死了,史料记载说就是母女合谋毒杀了他。

李显死后,韦氏母女都以为自己的女皇之路已铺成了,但他们的算盘打错了,大唐还有一位真正厉害的公主,有政治头脑,善于利用形势,能力不亚于武则天的公主,就是太平公主。

对于韦氏专权,太平公主联合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最后将韦氏全部铲除,韦后、安乐公主都被斩去首级,身首异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位:想当女皇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高宗与武则天的小女儿,从她出生起,就十分受宠。但她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恩宠而善终,反而被母亲推入权力的漩涡,一生坎坷,结局惨淡。

早年的太平公主聪明伶俐,无忧无虑,在高宗的主持下,16岁嫁给了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

婚姻十分豪华,婚车大到不得不拆了县馆的围墙才能进去。婚后二人也算恩爱,育有二子二女,此时的太平公主也没有参与政事。

但有一个擅权的老妈,特别是这位老妈还有一颗当皇帝的心,这事儿就有点麻烦了。

武则天为了给自己当女皇铺路,做了不少人为的“天意”宣传事件,“洛水宝图”事件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此次事件中,薛家几乎被铲平,薛绍也没逃过。

二十五岁的太平公主,就这样成了寡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武则天为了拉近与武氏家族的关系,大力启用武氏,并把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之后的太平公主一改往日的温柔贤惠,既然注定无法逃脱权力的摆布,何不好好利用?

此后,太平公主几乎包揽了唐朝那段动荡岁月的所有政变,政治野心也一次比一次大

神龙政变,逼退母亲武则天,扶持唐中宗李显上位;唐隆政变,与侄子李隆基合作,铲除了韦氏集团,还政于唐睿宗李旦;先天政变,为了篡位夺权,她与李隆基展开了较量。

但对手李隆基太强了,太平公主在最后为自己奋斗的政变中败北,之后被赐死。

那天,太平公主从山上的寺庙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久侯门口的人为她送上了三尺白绫。太平公主接过白绫,长叹一声,最后在家中悬梁自尽,结束了她叱咤风云的一生。

史料评价她“多权略”、“频著大勋”,说她是一个既有政治抱负,又有政治能量的政坛女强人,然而历史的天平也没有偏向于她,她为再造李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到最后连条命都保不住。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太平死后,她的儿子们,不论姓薛也好,姓武也罢,几乎被杀了个精光。

以上四位擅权的公主说完了,鄂盖长公主、全公主孙鲁班、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你认为她们之中,哪个更为悲剧呢?

个人认为,太平公主最惨,她是一个实力派,配得上历史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