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后还能收得住吗?

收住的到底是出轨的行为,还是心念?

收住出轨心态是短时间的保证,还是长期保持?

当我们在情感关系之中,往往一个简单的行为反馈,背后都藏匿着庞大的情感认知体系,看似繁琐复杂的问题,其实只牵扯着一个最关键的部分:

出轨者潜意识的“情感认知”。

出轨行为在大众视角中,无异于情感的错误、污点、失败,于是放入每个人各自不同的情感认知中,有的人会认为出轨会上瘾,有人认为出轨是习惯,有人则认为出轨是人性。

但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这意味着“出轨事件”能不能收住的问题,没有什么具体的答案,对于出轨后,能不能真正收住的根本要素,在于出轨者是否能够“重建情感认知”。

即出轨者对待情感问题的自发视角,是否还存在着转变的可能。

因为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往往只有经过了潜意识的自我认定,才能激发出真正自我的驱动力,才会存在“收的住”的可能。

没有人会愿意挑战自己的潜意识,逼迫自己去做自我判定错误的事情,所以真的存在绝对忠诚于婚姻的群体。

因为当这群人代入“婚外情”中的时候,潜意识就会产生强烈对抗,内心百分百认定这是炸弹、是伤害、是危险,甚至产生排斥、恶心、厌恶的心理。

但很多出轨者,无论外界道德伦理怎样批判婚外情的不堪,但其自身真的不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尝试”的事,于是只会承认出轨不道德、自己有错误,但潜意识绝不认可出轨就是禁忌的、不可尝试。

试问,当一个人的潜意识,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地坚持着以上的逻辑,又怎么会真正收起出轨的心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出轨是否能够收的住”这个问题,跟出轨者本身的人格特性和人生经历有关系,因为这牵扯到,出轨者的潜意识,是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出轨事件的,也就是如何建构自身的情感认知——

有些人对情感认知的建构,来自于他们对自身渴望的实践与体验。

一旦在与伴侣的相处中实现不了自身渴望,体验到被忽视或者被压抑的感受,便会将自身欲求通过出轨的方式来贯彻到底。

还有些人对情感认知的建构,来自于他们对环境氛围的迎合与向往。

一旦被婚姻之外的人事物击中自身匮乏感,便会忍不住将“理想化滤镜”套用在对方身上,忍不住去迎合与模仿,背叛家庭还只是小事,更有甚者会做出旁人难以理解的诸多小人之举。

前者是当事人在实现自身渴望的过程中,感情观出现了巨大问题。而后者,则是很难建构真正专属于自己的感情观,对于感情的认知只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模仿习得。

有人真的能够永不再犯,而有人则是越陷越深,这也说明了,收住出轨的心为什么这么难。

重点就在于,“重建情感认知”过程的难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对前者而言想要收住出轨的心,需要调整的是自我感情观,是需要重大事件重建情感认知的。

但对后者而言,想要收住出轨的心,就不是他自己说了算了,更牵扯环境因素,不同情感对象的感情观,对其影响巨大。

这也回到了我们前文中最根本的目的,去探索出轨者真正看待出轨事件的视角,才能判断出轨者“重建情感认知”的可能性,才能够讨论“出轨是否能收的住”的问题。

但无论是哪种类型,当出轨者于感情中,看待自我、寻找自我和取悦自我的方式改变了,正常的感情关系便能够满足真正的自我价值感,那么婚外情的吸引力也就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以主观渴望为诱因的出轨,修复“自我情感认知”才有可能收住欲念

前文我们提到,每个人都不愿意去挑战自我判定错误的事情,那么出轨者的情感认知,为什么会认为“出轨未必不可尝试”呢?

他们有着自我感情观,只是这个感情观的基础架构,不是安全感、归属感、双方尊重、彼此忠诚等等各自应该具备的品质,而是源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

“感觉得到温柔照顾就是爱,新鲜有趣的就是好,开心愉悦的才是喜欢;而督促扶持就是压抑,理解共情就是乏味,茶米油盐就是单调。”

与此相对应的一种“特殊逻辑”就产生了:

出轨是因为自己要去找“对自己好”的人,出轨是因为对方的问题,是因为生活的枯燥,自己是没错的。

出轨的确可以停止,但往往停下地不情不愿,收住的是行为而非心理,更别提让对方长时间地收住蠢蠢欲动的出轨小心思,根本认知没有变化,总有再次爆发的时刻。

因为在这类感情观之下的出轨者,对于好的定义,压根就是偏差错误的。或许原生家庭有强势的父母,又或是童年是压抑的,导致对方在成年以后,对于情感的控制再也无法克制收敛,而是极端放纵。

而这种情况,出轨者有意识地填补对于情感的认知,才是收住出轨欲念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样补充情感认知,完善真正健康的感情观,收住出轨不止的动摇心思呢?

当然是打破过去的感情体系,由自己来决定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健康的、珍贵的”,正向地理解真正的感情,而不是负向排斥真实的婚姻。

真实的婚姻往往是美好与冲突共存的,作为独立的个体,你当然可以选择永远高估自己的感受,选择忘记家庭对自己的承载作用。

但是,一旦因为出轨的行为危及了家庭,你便会发现一切风花雪月的感受都会如空中楼阁一触即灭。

我们总是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有时候,人确实需要一次巨大的情感变动,才能真正触动认知的转变。

也许是跟第三者之间突如其来的利益纠葛,也许是偷情过程中一瞬间的想象幻灭。婚外情总是经不起现实的考验的,眨眼间的现实抨击,都会令虚假的情绪和感受破灭。

当一个人真正经历了落寞与失败的低谷、外界的贬低与创伤,在最绝望的境地之下,当真实的关怀与照料重现,才能真正看见家庭之于自己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内心真正渴望的不会是短暂、刹那间便流逝的东西,有些人看似沉迷于追逐那些昙花一现的激情,不过是因为不懂识别真正的爱,所以总是汲汲营营、缘木求鱼。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在亲密关系中识别和感知真正的爱时,婚姻与家庭所代表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才能与出轨的欲念抗衡,也才能将长久的幸福感留存于出轨者心中。

02以情感对象为诱因的出轨,构筑“自我情感认知”才有可能停止背叛

有些人的感情观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或渴望而建立的,但有些人的感情观,则是受到不同情感对象的影响而建立调整的。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种情况,缺乏自我感情观的出轨者,真的会收的住出轨的心吗?

对于这类出轨者而言,对待不同情感对象的方式,并非来自于自身的感情观,而是习得对方的情感态度与习惯,这也说明了更大的问题,他的出轨非常受环境的干涉与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温柔美丽的A出现在其生命中,于是他感觉自己喜欢温柔美丽的;可爱活泼的B出现了,于是他又感觉自己需要有活力的;

A喜欢某种交流沟通的方式,B则喜欢另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A看重约定与忠诚,B喜欢自由与刺激。

此时出轨者的感情观在与A碰撞以后,又受到了B感情观的影响,于是他无法真正稳定地长久处于一种关系之中,他的感情观也因此被扭曲了。

拥有自我感情观的出轨者是对于“好的定义”产生了偏差,而没有自我感情观的出轨者,则是压根没有一个“好的定义”,什么都喜欢,或者说没有固定标准后导致,看见什么都新鲜。

而这个时候,也许出轨者自己也没有出轨的主动意愿,但却不断被动地接受着其他人的感情观,不断让自己迷失在感情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看到身边的朋友左拥右抱,自己便起了坏心思,看到身边的家庭温暖和谐,又暗下决心当个好丈夫,这个时候,出轨收不收的住,则需要更加有意识地关心对方所处的社会环境。

而此时构建的“自我情感认知”,是需要出轨者完善一个新的判定认知,看见“其他感情关系”中自己无法承担的一面,才可能收住冒风险出轨的心思。

有些出轨者并非主观意愿上迫切的需要婚外情,甚至他们认为婚姻生活也很不错,只是第三者的出现,或与第三者的相处,是在婚姻当中,引入了另一个人的感情观作为了自身感情观的参考。

深陷婚外情纠葛中的双方,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各自的感情观一定是存在某些问题的,不单单只是道德伦理层面,而是对于健康感情的基础认识存在误区。

而双方又在婚外情中,不断裹挟着对方的问题感情观,最后甚至到了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地步,完全脱离了情感的范畴走向执念。

而本身就缺失自我感情观的出轨者,在最初遇见第三者的时候,是会弱化婚外情的危害的,但在他的感情观中,还带有习得原配伴侣的忠诚品质,强大的矛盾冲突就产生了。

也就是,面对伴侣的时候,内心出现强烈排斥出轨行为的不忠感。但面对其他感情对象时,受第三者的感情观影响,又会认为“出轨是在迫不得已当中寻求爱情本身”。

所以你会发现,这类出轨者在出轨后期,于婚姻、于婚外情都如同水深火热、备受煎熬,麻烦、纠葛接肘而至,曾经什么都新鲜的感觉,变成了无止尽的消耗。

而这就是缺乏自我感情观的出轨者,无法掌控和承担的局面,所以情感认知的转变,也在于这场出轨闹剧是否能够,真正让出轨者意识到出轨问题的割裂——

“健康的感情观是在婚姻中的双方,相互碰撞中磨合形成的,但感情关系越复杂,引入的感情观念越多,自我也就会被第三方的感情观吞噬。”

最后非但无法享受感情的愉悦,还将自己变成了陀螺,不停周旋于多个感情观的卷席当中,精力被无限耗泻,直至现实世界被影响而崩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这个打击的预见,才是“出轨后收的住”的理性抉择,只是大多数出轨者只愿意享受结果,却毫不在意过程,导致最终因为感情问题丧失了现实基础的一切。

真正改变自我情感认知的时候,已经是受到重大冲击之后了,这也是人性的一环,总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就是例外,但是真正的结局却诠释着一个道理:

只有真正完善的情感认知,才能够撑起一段正向的感情,出轨并不仅仅是错误的插曲,而是自身感情观的巨大警告。

所以说,“能否收住出轨行为”实则是一场情感认知的考验。

收的住,说明尚且意识到了情感世界中的“危险”将至;

收不住,则是即将落入禁锢的情感迷局,面临满盘皆落索的局面。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