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端午将至,祝您端午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值此佳节之际衷心地祝愿广大的会员朋友们端午安康,阖家欢乐。

包粽子

粽子的来历悠久,最初是用来祭祀先祖与神灵的。但现如今流传最为广大的说法是公元前278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 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入了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皆哀之,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千年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变化,粽子的包法已经是多种多样,馅料的不同,南北粽的差异化,给粽子带来了不同的风味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划龙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端午时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其浓厚的竞技氛围,热烈的节日气息给这一历史悠久的节日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挂艾草

农谚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因此为了防止毒虫进入到家里面去咬伤家人们,古人就有了在门窗上插艾草的习俗,认为这样不仅能驱赶毒虫,同时还有辟邪的作用,能保佑家人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挂艾草也是有所讲究的,也就有了“三不挂四讲究”的说法。

其中三不挂:一是指枯萎的艾草不挂;二是长得矮小不健壮的艾草不挂;三是不完整的艾草不挂。

“四讲究”:一是割艾草要端午节当天的最好;二是挂艾草要是单数为佳;三是挂艾草宜早不宜晚;四是挂艾草要倒着挂。

戴香包与民间“驱五毒”的风俗有关。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挂香囊

在我国华北部,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纸分别剪成五毒形状,贴在门、窗、墙壁,、炕头上、为避诸毒,‘有的用黄布做成葫芦形的袋子,把用彩纸剪成的五毒装在葫芦袋子里,表示五毒永远不能外出害人,也表示用葫芦这种古代被当作镇邪的宝物把五毒镇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地方把五毒串成长串,在上端系、上艾蒿、营蒲之类,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的藕形。营蒲、艾絮表示刀和剑要把五毒斩除,大蒜代表锁,将它们锁住杀死。

编五彩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端午节五彩绳的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也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注:文中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文中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