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聆听史纪

编辑丨聆听史纪

前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电影题材的创作与实践不断丰富,《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电影作品在国内取得了较高的票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内生态电影题材创作中出现了“生态”“环保”“环境”等词汇,对此类题材电影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国电影创作中,生态类题材的电影虽在数量上远不及其他类型的电影,但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生态主题的叙事形态来看,生态主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生态主题、人文生态主题和社会生态主题,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叙事形态下我国生态类题材电影的主要主题,体现了不同类型影片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生态主题的创作缘起

《可可西里》《东方小故事》《天狗》《最后的熊猫》等电影以一种寓言式的故事、诗意化的镜头语言、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不同类型生态主题电影中创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态度。

在生态主题的创作中,一方面,创作者对自然世界有着深深的依恋与热爱,他们在影片中描绘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电影中不同生态环境下独特的生命图景,以此来呈现出独特的生命观念与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他们在影片中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使得影片呈现出了多样生态主题下复杂的思想内涵,第一类生态电影主要以动物为主人公,以动物来表达创作者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可可西里》中,导演张猛凭借着自身对于野生动物世界独特且细腻地描绘而成为了该片最大的亮点。影片中“野牦牛”这一角色不仅成为了张猛对影片主题最好的诠释,也为其赢得了一份独特的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猛看来,他所理解的生态电影并非仅仅是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对立关系来进行叙述,而是要将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相结合

在《可可西里》中,“野牦牛”这一形象有着极高的辨识度。无论是影片开篇出现的那一段“野牦牛”捕食小鹿和藏羚羊的桥段,还是影片结尾处“野牦牛”被捕杀后与藏羚羊相拥而泣和谐共处的场景都能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野牦牛”在影片中所蕴含着的生态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类生态电影中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表现出来的强烈关注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第二类生态电影在创作之初往往会以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探讨为创作出发点

在《可可西里》中,导演张猛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自己对于影片中“藏羚羊”这个形象有着极高的认同度,而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可让《可可西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上极具影响力、关注度极高的一部国产生态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狗》中,“天狗”是影片中极为重要而且唯一一个人类角色。对于天狗这一形象,导演张猛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狗”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忠诚可靠、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等美好品德

从张猛导演所拍摄影片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看,他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与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个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够完成好的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方小故事》中,导演黄建新也曾提到“要把生态保护好就必须要把人和自然放在一个平等地位上”。

在黄建新看来,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到今天的生态环境,而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又无法被完全替代的一部分——人,则应该对其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最后的熊猫》中,导演张杨同样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重要议题;在《可可西里》和《天狗》这两部影片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导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较为深刻和严肃的地步。

在《可可西里》中,导演张杨与他所率领着的团队为了保护当地藏民所生存环境付出了许多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文明的反思与重建

《人与自然》《长江七号》《美人鱼》等国产生态电影在叙事上,既有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人与自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影片中,徐静蕾扮演的女儿徐佳佳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人与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对立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把大自然当作敌人,去伤害它。对于人类而言,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中徐佳佳从自身出发反思了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与自然》中,徐佳佳从一个年轻女孩成长为一个女性企业家,她经历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失败,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和动物们的敬畏之心。徐佳佳认为:“我们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让人类对自然无限索取和破坏。”

在《长江七号》中,父亲沈浩为了儿子能够上重点小学而努力赚钱,而沈浩对于儿子“只要开心就好”的生活态度表示了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儿子不应该为了上重点小学而放弃自己热爱的足球和音乐。然而在沈浩心中“金钱”也是生命意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美人鱼》中,导演林超贤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碰撞和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当人类破坏了自然之后便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于是影片中两个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阶层人群之间发生了激烈地冲突和碰撞

故事发生在沿海城市深圳,这是一座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移民城市。影片中两个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年轻人为了各自不同利益而发生了激烈地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超贤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利益冲突”,但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两个年轻人却为了自己不喜欢的“钱”而争吵不休。影片最后当两个年轻人因为共同喜欢足球互相帮助时才发现他们两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路人”。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现代工业文明存在着巨大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讲究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这种思想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为了生存人们必须将生存发展建立在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破坏和污染之上

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利益;为了迎合大众审美需求人们又必须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满足大众对审美需求

《长江七号》《美人鱼》《人与自然》等国产生态电影正是在反思和重建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次成功地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电影叙事上看,国产生态电影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例如在《长江七号》中,除了家庭故事外还增加了一个家庭故事和父子故事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少数民族生态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生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电影中,少数民族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态,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表征和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诗玛》在展现藏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在这部影片中,阿诗玛的传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阿诗玛被描述为藏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位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勤劳朴实的妇女,她是阿坝地区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丽、最善良、最勤劳、最勇敢、最聪明的女神,她代表了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部女性形象影片,阿诗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品质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让观众在影片中体会到了藏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影片通过阿诗玛这个典型人物形象表现了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而这种品质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萨尔王》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格萨尔王》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勇敢、忠心耿耿、拥有强大法力和智慧的格萨尔王和他率领部落人民战胜邪恶势力,保卫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故事。

在《格萨尔王》中,格萨尔王不仅是一位英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影片中,格萨尔王凭借着自己对战争的智慧和谋略,带领着他的人民打败了入侵中原地区的强敌——魔王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影片中,格萨尔王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机智勇敢地战斗,使得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宁和幸福生活。格萨尔王不仅代表着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勇猛无比、坚不可摧等优秀品质和精神价值,同时也代表着正义与和平

《可可西里》作为一部典型高原生态题材影片,它在展现中国西部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代表性。影片中充分展现了可可西里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美丽的高原雪山、宁静祥和的藏寨以及壮美壮阔的冰川雪峰等画面。在这部影片中,不仅能够领略到高原壮美辽阔的风光,同时还能够感受到藏民族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藏獒多吉》是一部关于藏獒题材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藏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影片中多吉是一只忠诚勇敢、善良乐观、聪明机智、有勇有谋的藏獒。

它和主人多吉之间建立了深厚而又真挚的感情。多吉凭借着自己独有的聪明和勇敢与恶势力进行了殊死搏斗。多吉在和邪恶势力斗争时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勇气,它通过自己独特且强有力的方式战胜了邪恶势力

影片中还展现了藏民族独有而又独特性格特征——勇敢智慧善良乐观等优秀品质。影片中多吉表现出了对于生命、对于自然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影片中多吉与主人多吉之间建立了深厚而又真挚深厚的感情,在多吉去世后,主人多吉依然对藏獒抱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这部影片中还体现出了对于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民族团结精神等优秀品质。

总结

本文以生态电影的主题呈现为切入点,对国产生态电影的叙事形态进行分析,从环境主义视角下的生态反思、自然主义视角下自然情感表达生态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生态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探讨了国产生态电影主题呈现。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两个方面探讨了国产生态电影主题呈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多元叙事形态下,国产生态电影在主题呈现上呈现出一定的丰富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同质化、同质化与粗制滥造等问题,这就要求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可以从更多层面、更多角度进行主题呈现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

2.王明军:《国产生态电影叙事模式与美学特征》,《南方周末》,2009年1月25日。

3.卢芳:《“生态电影”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电影艺术》,2009年第6期。

4.刘俊:《生态电影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隐喻——以国产影片为例》,《现代传播》,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