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的文章里说过,517楼市新政后,市场情绪两极分化。

首付和贷款利率是降了,但存量房利率却没降,老业主顶着高利率,压力大,心里也不是滋味。

拿深圳来说,不少老业主在相关部门的留言板上留言,拨打12345咨询,就是想让存量房利率降下来。

然而在购房这件事上,还贷的老业主是最弱势的群体。

房价再怎么跌,前后利息差得再多,你心里再有不满,房贷还是要还的。

所以说,老业主想通过建议和反馈来施压,从而让存量房利率降下去,很不现实。

而在6月4日,深圳住建局、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正式回应道:

2024年5月29日之前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执行当时深圳利率下限政策。

简而言之,就是存量房利率降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降不下去,是因为银行的营收也降低。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营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去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下滑到1.69%,首次跌破了1.7%的大关。

也就是说,相比于过去,银行赚钱的难度提升了不少。

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不能全赖在房地产相关的业务上,但它也确实是个重要原因。

517新政以后,房贷利率又降了下来,这意味着净息差可能继续下降。

为了稳住自己的收益,必然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可能在他们眼中,这都不算是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到银行,很多人总会跟国家联系到一起,认为银行应该以“民众”为基础,凡事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可这种想法,属实有些异想天开。

现阶段,利好政策不断,存量房利率降不下去,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这一切,目的很明确:

既想保住新业主的住房贷款,又想保住老业主的存量房贷款。

而银行也好,开发商也罢,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方面,态度不再强硬,甚至充满了人性化。

面对断供的业主,不是动不动就起诉,而是进行协商,通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月还款额的方式来减轻还贷压力。

只要能保证不断贷,一切都有的商量。

当然,你也不要觉得银行是大发慈悲,恰恰相反,它们只是不得不这么做。

大家想想看,现在房价在降,尤其是二手房,降得更狠。

与此同时,销量也在不断下降。

这种情况下,银行起诉业主走法拍的路子,房子容易卖出去吗?

就算是卖出去了,价格呢?会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一旦是这种结果,银行的麻烦就更大了。

因此,银行也不太敢掀桌子,只能尽力稳住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发商方面,与银行合作,推出了一个“先息后本”。

就比如在昆明,至少有15个楼盘推出该活动。

在还贷的前3~5年,可以先还利息,还款金额相当于正常还款金额的一半。

以建行推出的“轻松供”为例,还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前3年,每月还款额=1元本金+当月利息;

第二个阶段,剩余贷款期限内,按照常规的等额本金方式还款。

如果贷款100万,30年,3.35的利率。

那么按照正常的等额本金,月还款本金2700多元,贷款总利息53.39万元。

选择3年的“先息后本”,前3年每月还款只有不到3000元,但3年后,月还款本金达到3300多元,而总利息达到58.2万元,

仅看前3~5年,还贷压力是很小,可这几年的风平浪静岁月静好,换来的是以后的狂风骤雨。

等到3~5年后,还款压力骤然增大,且总利息也会增加。

你确定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收入能扛住一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先息后本”只是把购房者眼前的问题给解决了。

说白了就是刺激需求,鼓励你赶紧抓住这个好时机买房。

至于未来你的收入预期会不会涨,生活压力会不会增大,那不好意思,并不在开发商和银行的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你只要买了房,最后总会想办法去还贷。

因此我认为,对购房者而言,买房可以看政策,但不能把政策看得太重。

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更多的,要去考虑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实际需求。

一个人月薪六千,连个女朋友都没有,但却买了套婚房,每月房贷4000元。

这种情况去加杠杆买房,那不就是妥妥地找罪受嘛。

所以,稳一些,别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