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已经一周年了,这段时间以来,两国通过铁路累计运送2.9万吨货物,货值高达1.1亿元。受中老贸易影响,铁路沿线的一些城镇也开始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进一步。(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由两国企业合资建造,被称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铁”,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第一条以中方为主修建、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备、直接连接中国铁路网络的国际铁路。

该铁路从云南昆明出发,终到老挝万象,绵延上千公里,客运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也提供货运服务。

受气候条件影响,老挝对华出口的商品,主要以木薯淀粉等农产品为主。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通过中老铁路从老挝进口了1.47万吨木薯淀粉,货值约为4658万元。

此前,中国很多企业主要通过陆运和海运进口木薯淀粉,运输时间大概要一个月,中老铁路开通后,货运时间只需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出口方面,中方主要通过铁路向老挝出口空调、冰箱、农用机械等产品。国内目前已有20多省开通了中老铁路的国际货运,货物运输可以直接覆盖泰国、新加坡、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运输品类从最开始的1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1200余种。(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老铁路货运

这条铁路对老挝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放眼东南亚,老挝是当地唯一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中老铁路连通中国铁路网,为该国打开了出海通道。其他东南亚国家对中老铁路非常感兴趣,纷纷跑来合作。

今年10月,中老铁路与东盟成员马来西亚和泰国连接了铁路网,未来将扩展到新加坡。老挝政府也希望借助这条铁路,将该国打造成东南亚和中欧国家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沿线城市也获得了长足发展,铁路的重要车站之一磨丁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当地的主要货币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丁流通人民币

磨丁作为老挝城镇,当地人为何更喜欢用人民币呢?

磨丁与中国接壤,很早就被划为经济特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磨丁从一个边境小城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国际经济口岸,几百家中国公司在当地投资。中国资金大规模流入后,磨丁改头换面,多座100多米高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样的景象在老挝首都几乎看不到。

随着两国贸易不断增长,人民币在磨丁越来越流行,现在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磨丁的发展也得益于中老铁路。多年前,磨丁曾经营过博彩行业,取缔后当地的经济一度停滞。后来中老铁路项目落地,该镇成为沿线车站之一,带动当地经济越来越繁荣。

老挝方面打算将磨丁经济特区的面积扩大至1640公顷,开通金融、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特区负责人称,磨丁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推动。(数据来源: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丁

帮助老挝建设磨丁经济特区对中国有什么益处呢?

磨丁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中国前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首站。昆曼国际大通道是一条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交通大动脉,起于中国昆明收费站,最终到达泰国曼谷。不仅促进中泰贸易,还让老挝到越南出海口的车程缩短到一个多小时。

中国通过磨丁从东南亚进口农产品、矿石等货物,减少运输成本,而很多东南亚国家也可以借道磨丁,与中国互通货物,共同发展经济,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