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日,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出炉,就冲上了热搜排行榜。

全国甲卷有关“交流”的作文题目,更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全国甲卷)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难看出,“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已成为青少年教育与健康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何止是青少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处在人群社会中,都在修习“与人交往”这门人生必修课。

有趣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不但将“交流”设为题目,更重点提出了“坦诚”这样的关键词。

这样的设计并非偶然,一方面聚焦于新时代年轻人的处世困境,另一方面,则有意向传统文化寻找答案。

正如傅老师所言,讲到“与他人相处”,有谁能比孔子讲得更完整、更妥善呢?

1

最完善的处世之道

拿出《论语》翻一翻,孔子除了在讲“修养自己”,就是在讲“与他人相处”。

《论语》里的“他人”,包含父母、兄弟,朋友、乡党,君王、上下级,乃至路人。

《论语》里的“相处”,更是进退有则,亲疏有度,一言一行皆有据可依,总能恰当地把握我与他人的关系。

至于“与人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孔子更不回避,反而当做重要教材,对学生们一谈再谈。

举个例子,整部《论语》中,单一个“怨”字就出现了二十次。

如,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人与人之间要减少怨恨,孔子给出的根本办法就是:

遇事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

像这样的处世法则,《论语》中俯仰皆是。

2

孔子的智慧要“系统”读

但仅仅知道方法还不够,要真正把握孔子的处世智慧,你需要“系统地读一次《论语》”。

什么叫做“系统地读一次《论语》”?

就是不只读原文、看白话译文,还要掌握孔子思想的整体架构、核心观念,从而明白孔子如何看待人性、看待人生、看待他人,以及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这也太难了吧!

不用担心,如此浩繁的工作傅老师已经帮大家完成,并把他四十年研究儒家的心得,汇集在《傅佩荣解读论语》这本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老师将儒家思想总结为两个字:真诚。

他说,“儒家是入世的精神,儒家文化能够让人发现内心有一种善的力量,人一旦真诚,这种力量就由内而发,指引人走上正确的方向。”

一切由真诚出发,就是孔子处世智慧的根源。

3

孔子的处世方法论

不仅如此,傅老师还说: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教条,不是权威,而是方法,儒家最重要的就是有方法。”

傅老师将孔子的处世思想,提炼为三条方法论:

第一,内心感受要真诚。

第二,对方期许要沟通。

第三,社会规范要遵守。

对此,傅老师展开来说,当你碰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该怎样安排自己的言行呢?

这时候就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是否真诚?

真诚,要怎样考量呢?

让自己真诚,比较容易的方法就是,不要只看利害关系,把对方当成目的而非手段。

比如,真正的朋友当然是患难与共,倘若朋友遇困,你首先考虑的是不要连累自己,那就不是真诚。

第二个,这个人与我是什么关系,他对我的期许是什么?

他可能是我的父母、亲友,或者上司、同事、同学。

他对我期许是什么?是我可以达到的吗?

如果太高,跟他沟通,请他降低一点;如果太低,请他提高一点。

双方通过沟通,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点,把关系维系在一个平衡状态。

第三个,社会规范是怎样的?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社会上,这个社会的规范是要遵守的。

比如孝顺父母,哪一家没有父母子女?

别人家都怎么做,社会上有什么共识?我也要遵守。

有违社会规范,甚至有违法律的事,再怎么说也不能做。

傅老师说,当你与别人相处时,只要把握好这三条,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4

一本人生成长必读书

事实上,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孔子鼓励每个人从肯定自我开始,通过修养自己,走向超越自我、造福人群这样一条路。

可以说,《论语》是一本关乎自我觉醒、个人成长、融入社会与安顿心灵的必读之书。

对此,傅老师这样总结:

修养是人一生的功课。

言语得当,行为适中,礼乐调节,朋友互勉,不凭空臆想,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则快乐如影随形,常在左右。

想拥有自信、快乐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读《论语》更好的方法呢?

《傅佩荣解读论语》最新修订版

国学馆正在热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右下角在看,与更多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