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到的二手书

追踪 回乡者的第4年:

放下高级感,

大势不好,你未必就不好

作者:王炜

口述:李佳佳

编辑:杜岳

投稿:jingjixuejiaquan@126.com‍‍‍‍‍‍‍

2021年9月17日是李佳佳失业的日子。漾财经从2021年开始追踪记录他失业后的生活。

2021年

2022年 。

2023年 。

现在一周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跟随已经回到故乡过起低配生活的他,回顾这一年经历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悟。

从最初失业的迷茫和恐慌,到回到故乡的失落,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到做起副业小生意,李佳佳从沮丧焦虑和失败感中走出来,他不再把职场当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他认识到“工作好、收入高、社会身份高,那么自己是成功的”是不正确的,“工作承受不到那么多意义的,大部分工作最大的意义只是给自己一份糊口的收入而已。如果是想在工作上有意义感、使命感、成就感等等,还不如去创业。”

在大势好的时候,听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类似的话,他不以为意。现在他发觉,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考学失败、面试失败,真的是很平常的事情。他说,还是“无限游戏”那个概念,我们不可能每把都赢的,重要的是你一直在这个桌子上。回望3年前的失业,李佳佳感谢这个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就是很普通的人,就是自己一点努力加时代大潮,才有一点点成就,拿了高薪”。

最近这一年,他面临家庭的压力更重,母亲大病手术康复,需要照顾;患有帕金森症的父亲住进了养老院,需要定期探望;自己凌晨总会醒来一阵子,清醒中有种无法描述的焦虑。

庆幸的是他本职工作稳定,副业线下小书店生意进步,身体健康并保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顾这一年,李佳佳说他喜欢上了一个理念: make it happen,让它发生。

以下是他的口述:

与日渐老去的父母相处

这一年工作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更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如何与日渐老去的父母相处”,这个话题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得多了。

年轻时总觉得自己会一直顺遂下去,工作升职、薪酬上涨,父母健康,年纪渐长之后,好像也接受了人生问题接踵而来。失业之后艰难地找到工作,降薪也就只能接受。去年8月妈妈检查出来重疾,手术住院恢复了,爸爸因为有帕金森症,容易跌倒,妈妈无力照顾他,只能送到养老院去。

我的生活节奏大概是这样的,工作日早上上班,晚上大概六点半回家。回家后我妈会买菜、准好,我来炒菜。我其实不会做菜,这么多年在外打工,自己做都是很简单的煮煮饺子面条。但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父母,硬生生地被逼得开始炒菜做汤(做饭至今厨艺有进步)。一般吃完饭七点半,洗完碗后我会去养老院看一下父亲。一般是星期二、星期四看望,星期六就会把他接回家吃顿家常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着做菜

特别是过年假期,我把爸爸接回家待了五天,几乎都是寸步不离贴身照顾。爸爸生病之后,很依赖我。今天下午一起出去玩累了,吃过晚饭、洗漱好,他就想上床睡觉了。我关上房门,说有什么事情叫我。刚在客厅坐下,就听到他大声叫我。打开门问怎么了,他说,“我就想看看我叫你,你听得见不”。

妈妈生病之后,也很粘我,巴不得我随时在身边。有天早上带我妈去医院复查,然后打车回家。送到小区门口,我说我上班去了。我妈说:你还要去上班啊?不就在家陪我吗?

朋友说我这个生活状态和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完全是两回事了。在上海到处游玩,现在只能困在家,有没有觉得烦心。我很会宽慰自己,明明生活已经有了改变,如果坚持它还是原来那样,还想用原来的应对方式,那只能让自己更焦虑。

最近一年常常凌晨3到5点左右就醒过来,就睡不着了。大概是因为焦虑,焦虑妈妈的病情,爸爸在养老院好不好。

搞钱不能光说不练

扎克伯格说的:“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楚。”

以前年薪百万的时候,我觉得学历、资源,甚至外貌都会是决定性因素。现在我认为拿高薪大部分原因只是因为你在一个很好的行业。人生走下坡路的时候,我好像没有那么执着地去非得要怎么样,主动或者被动的退而求其次,也不是那么重要。先走下去,走下去才有希望。

回家乡工作几年,我现在不把自己的价值放在工作上面了,自己做点副业带来的价值感比较牢靠。最近几年行情不好,年纪渐长,很害怕自己失业之后活不下去,不相信自己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当了几年又贵又老的员工,做事情更是战战兢兢,对领导敬畏、对同事讨好,委委屈屈,焦虑得不行。

2021年被裁员之后,即使找到了新工作,我也开始寻找副业,做了一个小的二手书店。折折腾腾,也还慢慢开始盈利了。有种命运重新被自己掌握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店货架

书店的生意是在缓慢增长过程中。这一年我的二手书买卖做得更大了一些,找了一个门面,想做成可以对外销售的书店。后来随着收到的二手书越来越多,就把这个地方当做一个仓储空间了。我们线上的书店还在经营,去年下半年开始,我转变了下思路,把一些精力用在做咖啡馆、售楼部、甚至直播间这些地方的生意,给他们配置书。这些地方要书籍很大程度不是阅读,而是用来做陈设的,做个样子,对新旧程度、种类没那么高的要求,都是按斤卖。

开店后我观察到大家在做的生意都是小生意,收入天花板虽然低,像最近比较火的自助台球室。除了能让你在工作之外的一份比较稳定的净收入,但是它能给带来的其它收益也很大。像我有个朋友失业之后就不再找工作了,在小区卖起了萝卜干。

通过做这个萝卜干生意,他发现自己能力还是有的,选原料、找餐车、买器具,一个个的问题去解决、去完成,虽然累,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很有成就感。一个月这样辛苦下来的话,也就可能就1到2万的一个收益已经拿到手上了。这个生意能为他带来安全感,他从上班的低自尊状态变得自信、态度活跃了。他说“以前在公司做销售,觉得一年赚30、40万好难,很难想象的。现在自己做生意,反而有信心明年能净赚30、40万元了”。充实、自由、有正反馈,人精神状态就是有变化的。

选好做生意的方向,勤恳来做,年营业额100万元+没有想得那么难。我以前在银行做信贷的时候,很多小微客户,像是夫妻店做快消配送、做汽配汽修,年营业额100万元+的不在少数的。就我的职场观察,团队共事的人要拿到年薪百万,要不是国际顶级名校毕业,要不就是像我这样几份工都是知名大厂工作,经验丰富的。不过话说回来,做生意的风险可比上班打工的风险大多了。

好多时候,我们这样的打工人总有担心,认为自己离开了公司,日子会过得很惨,失去了现在这份工就无事可做了。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当下的境遇可能是没有失业的时候就要刻意去留意和培养自己工作岗位之外的能力。在你认为正常的日常生活模式中做一些降低档次的预演,真的到了收入锐减的时候,反而能够扛得住一些。

大势不好,你未必就不好

回到成都这两三年我一直有沮丧的情绪。虽然工作生活还算平稳。想想原因是,觉得自己上升的时候,就是行业大势往上走的时候,所以得到了不少红利。现在行业下行,自己的收入、机会,也更跟着下行了。把自己和行业大势绑定,一看到负面信息,就觉得愁苦,没起来的机会了。

最近听播客,讲到:大势好,你未必也好,大势不好,你未必就不好。前面半句没听进去,后面半句听进去了。

以前总觉得被裁员、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有被市场淘汰的感受。大家都很避讳说自己被开了。这两年有点不一样,朋友聊天见面,说到自己被开掉了,也很坦然,没有扭捏的情况了。我觉得千万不要怀疑自己,轻视自己,现在大环境不好,不是个人努力能够抵得住的。照顾好自己身心,换个方式,重新出发。

在上海关系要好的几个同事有一个群。我离开上海之后,大家也都有联络。前几天,大家在群里面说,我们群里面5个人,目前只有你一个人在工作了,其他都失业中,我们大家都好失败。

其实我的这些同事职业背景都很好,有大厂的、有银行做了很多年的,前些年行业很好的时候大家幸福感很高,最近几年行情不好,大家因为各种原因都失业了。我虽然在上班,但也只是在一个小公司混事。我也不觉得大家是失败的,其实他们在同龄人中,已经算非常幸运的。大家在合适的时候买了房,在行业上升的时候赚了些钱,也就这样了。

我怎么调整心态的?说起来,应该就是“退而求其次”。在上海失业找不到工作,回到成都就业,算退而求其次;不再坚持行业高峰时期那样的薪酬水平,算退而求其次;想做一个文艺范的书店,但是资金不够,就做了一个旧书仓库,算退而求其次。

最近看书,刚好提到“优绩主义”这个词:当一个人成功以后,他会觉得其他人也可以跟自己一样成功。比如他会说,只要像我一样努力学习,就可以考好分数;只要像我一样工作用心,就可以升职加薪。我那几年薪酬不错的时候,也是会有这样傲慢的想法。我在大厂,那是因为我能力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不错,就该我赚钱。你还是过得那么辛苦,就是没有突破自我,就是低水平奋斗。失业之后的这几年,想开了很多事情,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才能达成的,单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可能有的人虽然很努力,综合能力说不定比我还强很多,但最后还是没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这可能是因为他缺少运气,或者某些必要条件不具备。

今年我觉得好像是出现了价值回归。去年看身边大部分人在走下坡路,其实都在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中,大家都会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一个区域线上。好的时候坏的时候,到最后大家都差不多,已经没有上升或者是下降的概念,经历的高峰和低谷,最终都会趋向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相对稳定,情绪也好,个人成长目标也好,都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岷江春水

尾声

我的家乡算是一个二线西部城市,我十多年前出去打工,也有不少朋友选择留在本地工作,有的还不错,在国企央企混着,更好的还做了不大不小的地方官。灰溜溜回家乡工作之后,我也没觉得自己比他们差一截。十多年来,在傍晚的苏堤悠然散步然后坐车回家,在顺德街头吃鲜甜的猪杂大碗粥、在重庆爬坡上坎吃碗小面、在四五点的故宫看落日余晖、在上海万航渡路从头走到尾。

我想等我老的时候,这些回忆都是美好和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