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6〡2024/6/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谱写陕西新篇 争做西部示范”作介绍。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在发布会上介绍,陕西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制造业基地,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去年达到3.38万亿,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台阶。

“陕西工业体系完备,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建设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优势。”赵刚表示。

01▶

新质生产力集群涌现

近年来,围绕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培育了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例如,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旱作节水农业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1。

当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光伏等,正成为陕西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陕西诞生了三个‘世界第一’;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年均160%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半导体产业茁壮成长。陕西汇聚了相关知名企业、研究院所、机构达到300余家,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15%。”赵刚总结道。

赵刚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特色制造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陕西还将聚焦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光子、人工智能、超导等具有潜在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开辟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宣璋 摄

除了先进制造业这张亮丽名片外,陕西还是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每年有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给兄弟省份。

赵刚表示,陕西发挥能源产业的“压舱石”作用,还加快建设布局清洁能源项目、储能项目,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另一方面,陕西又是高品质煤炭资源的富集区。在陕北布局了一大批煤化工项目,围绕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从煤炭制品到化工产品,到成品油制品的产业链,一大批国家级的重点产业项目在陕北聚力成势。

“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赵刚指出,陕西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相互赋能、联动发展。

02▶

“创新是陕西的底气所在”

陕西同样是科教重镇,聚集了110多所高校,有1800多家研究机构院所坐落在陕西,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陕西有27个,有74名两院院士在陕西工作,共有23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将科教转化为创新,将创新融合于产业,是陕西“智造”迈向高端的关键。

“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赵刚表示,将重点从两方面发力,不断向科技创新要经济贡献力、要发展新动能。

一方面,瞄准国家所需,全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陕西始终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比如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天问探火等这些重大项目均有陕西科技力量作出的贡献。

陕西将加快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建好国家授时中心、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创新,继续保持陕西在光伏电池转化效率、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制备等诸多方面领域技术领先能力。

“总之,我们将把国家所需和陕西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国家打造更多的国之重器。”赵刚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国新网

另一方面,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才能转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陕西还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下大气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实施“三项改革”,通过近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许多可喜成果和变化:近三年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了1.8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2.3倍,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去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同比增长15.3%,增速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从2020年的6000多家增长到去年的1.6万家。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当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目标要突破1万家,去年已突破1.6万家。

“这些变化都反映出陕西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优良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创新平台建好,把改革经验发扬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更好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赵刚表示。

03▶

2028年实现市市通高铁

摊开中国版图,陕西处在居中位置,在连接南北、承接东西上优势和责任并重,是我国邻居最多的省份,与我国八个省区市接壤,在发挥交通枢纽作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陕西省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王海鹏表示,全国十大枢纽机场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航网通达性居全国之首。累计开通108条国际航线,直达4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城市。

随着今年年底机场的扩建工程将陆续投入使用,投产达效后,这个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109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届时保障能力将达到旅客超过8300万人次,货邮将突破100万吨。

此外,目前中欧班列开行量约占全国1/4,远行至马德里、巴黎、鹿特丹等城市,覆盖欧亚大陆全境,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

王海鹏还表示,2028年陕西将实现市市通高铁,通车里程超20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国新网

不可否认的是,陕西是一个内陆省份,不沿海、不靠边,但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让陕西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国际人文交流的中心之一。

近三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长12.8%,突破5300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十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2%、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集成退税服务、通关便利化、科创企业票据融资等38项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赵刚介绍道,陕西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中欧班列已经常态化开行,一共有18条线路,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物流综合成本优势突出,运输时间大约为海运的三分之一,平均费用相当于空运的九分之一。

在利用外资方面,陕西也亮点颇多,像三星电子、可口可乐、益海嘉里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陕西,扩大投资。

赵刚称:“下一步我们还将下力气培育更多外向型经营主体,支持企业发展跨境业务,持续巩固优势产品的出口,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持外贸外资的增长势头。”

封面来源:国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