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结论,日本汽车产业已经是日薄西山,而这背后折射的是日本整个国家的衰退。

随着日本TBS电视屏放出关于比亚迪登陆日本东京车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报道,一张丰田社长丰田章男站在比亚迪展台一脸凝重的照片流传网络,同时也还有丰田章男说得那句“日本汽车制造业必须要赢”的口号。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企业比亚迪共卖掉了824001辆乘用车,而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第三季度则在全球卖掉了824354辆乘用车,二者的数据几乎快持平。但不要忘了,日产的销售额一直是呈现下跌趋势,而比亚迪则保持快速增长。所以外界纷纷预料,今年第四季度比亚迪销量将超过日产汽车,快速逼近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本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田章男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总量为202万辆,而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达到了230万辆,这说明日本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地位已经被中国取代。

从趋势和体量上来看,日本汽车行业想要逆天改命,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当道的背景下,可谓是难上加难。

其实不止是日系车,日本制造业的繁荣局面都可能一去不复返。不可否认,上世纪日本的确凭借着工匠精神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如从上世纪末开始持续发力的日本汽车产业,至今已成为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也是日本经济持续衰弱多年,但依旧能稳定在全球前三位置的有力保证之一。

但如今随着日本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一支柱产业也正面临失败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汽车制造业

其实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电动车领域,日本曾是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推动日本汽车产业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车企先后推出锂电池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步发展到混动汽车以及氢能源汽车。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几乎要早于主流市场数十年。

不过从结果来看,日本政府的“高瞻远瞩”并没能让日本车企在新能源电动车时代占得先机,反而掣肘日本车企的发展。在过去四十年时间里,日本在氢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为全球之最,但是受到安全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氢能源汽车迟迟无法成熟,商业化过程十分缓慢。

事实上,氢能源的确也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新能源车的主流,但是日本在氢能源领域深耕多年,这就导致日本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把持着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壁垒,想要玩互联网那一套赢者通吃的把戏。相较于日本,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那时候同样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条氢能源汽车,另一条是电动汽车。但在这个选择题上,中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危险系数高之外,日本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树立起来的专利壁垒是让中美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由此日本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被拉到了第二梯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日本一旦汽车产业输给中国,就意味着日本的彻底衰弱。就如上面所说,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这也是为何丰田章男表示“日本汽车制造业必须要赢”的原因。

日本经济数据显示,日本汽车产业在日本GDP中的比重约为10%,而放在制造业中,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占比则高达40%,相关从业人口更是高达53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4%。换句话而言,一旦日本制造业走向式微,日本的制造业也基本走向崩盘。

更要命的是,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主要对手并不是美国德国,而是中国这个第一制造业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两国

中国不仅有着庞大的市场,同时还有一套汽车产业链,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性价比和高效率问题上,中国车企对比日本有着极高的优势。

其实从今年第三季度的出口数据来看,日本车企的颓势就已经体现。接下来若是日本车企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无法短时间内追赶上来的话,那中日汽车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日本在汽车领域上的颓势反应的是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根据IMF预测,在日元快速贬值的背景下,日本名义GDP在今年可能迎来0.2%的降幅,今年GDP为4.23万亿美元,而德国今年的GDP增速可能会达到8.4%,GDP预估为4.43万亿美元,日本极有可能在今年让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宝座。

最后,汽车产业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上面已经说明,其不仅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同时也是日本制造业引以为傲的标志,一旦日本在汽车产业上输给中国,等待日本的将会是不可避免的衰弱,甚至不排除会沦落为二流国家,所以汽车领域的竞争也可以看作是日本兴衰的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