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一位老农郭建英,带着一张泛黄的欠条,走进了政府的大门。接着询问工作人员:这张欠条,还算数吗?这张欠条,不仅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更见证了军民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

时光回溯到抗战时期,那时的郭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郭建英的祖父,凭借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和诚信经营,为家族积累了不菲的财富。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个人的富裕并不能带来安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一支八路军队伍行经郭家村。士兵们虽然面黄肌瘦、疲惫不堪,但他们的眼神却坚定而有力。郭建英的祖父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深知,这些士兵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正在前线和日寇浴血奋战。于是,他决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支持这支英勇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家祖父迅速回到家中,与家人商议后,决定将家中的粮食和钱款捐献给八路军。这一举动,无疑给当时物资匮乏的八路军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军队的团长亲笔写下了一张欠条,金额高达1100万法币,还写下了粮食、其他物资的具体明细,并签字。嘱托郭家祖父,日后有需要,可凭此欠条到政府兑现。

但郭家祖父并不想去要这笔账,而是将其珍藏在家中,作为一份回忆。他深知,自己只是为国家和民族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而这份力量,正是源自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家的生意逐渐衰落。战争的硝烟和市场的变迁,使得郭家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商业版图,转而务农为生。尽管生活艰辛,但郭家人始终坚守着诚信与勤劳的品质,努力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

多年以后,郭建英的爷爷、父亲相继去世,他接过了这张欠条,继续贴心的珍藏。在他眼中,这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家族的荣誉。后来,生活的重压让郭建英不得不考虑将这张欠条兑现。其妻子身患重病,家中债台高筑,生活的困境让他倍感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建英带着欠条来到了政府门前,他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期待,不知道这张欠条是否还能兑现,不知道政府是否还会承认这份几十年前的债务。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在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专家对欠条进行鉴定。经过详细的查证和核实,这张欠条被确认为真。

政府随即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进行换算,约为6万元,鉴于郭家的贡献,政府又额外奖赏了2万元,一共给了郭建英8万元,得知其妻子生病情况下,政府承诺负担其妻子的医疗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举动让郭建英感激涕零,他没想到时隔多年,政府仍然信守承诺,给予他们如此大的帮助。这个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八路军和民众携手共进、共同抗敌。

如今,虽然战火已远,但这种情谊依然历久弥新。政府的行为也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承诺重于泰山,信誉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