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中,阿域讲到他与三凤驿站山庄庄主的交际中,出现一组奇特的数字现象,详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文中,我们看到关于18这个数字有五次的交集和相遇,阿域甚觉神奇。对于两位数只能说是一个日期的表达,但当我们把两个数字相加起来看时,我们就发现另一个数字就是9。现在我们来单独研究一下关于9和九的文化与哲学意蕴。

在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中,“9”与“九”这两个数字绝非仅限于简单的计数标记,它们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意蕴。从数学、历史、文艺至哲学,这两个数字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一、数学中的“9”与“九”

“9”作为自然数,在数学上被赋予了第八个正整数的意义。然而,在华夏传统文化中,“9”所蕴含的意义远超过此。它象征了“阳数”的极致,代表了“极”和“圆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9”被视为“道”的象征,象征着宇宙的至高无上。

而“九”作为汉字,其构成由两个“七”和一个“一”组成,寓意着变化与统一。在汉字文化中,“九”常与“久”谐音,因此也被赋予了长久、永恒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历史与文艺中的“9”与“九”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9”与“九”常与皇家、帝王紧密相连。例如,古代皇帝的龙袍上常绣有九条龙,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九五之尊”也成为了对帝王尊位的赞美。

在文艺作品中,“9”与“九”亦频繁出现。例如,《九歌》是屈原所作的一组祀神乐歌,共包括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内容,展现了古人对神明的崇敬与祈愿。此外,“九九归一”也常用来形容事物历经曲折变化后终将回归本源。

三、哲学与宗教中的“9”与“九”

在哲学领域,“9”与“九”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道家思想中,“9”被视为“道”的象征,象征着宇宙的至高无上。同时,“九”也被视为一种变化的过程,象征着从一到九的逐渐演变和升华。

在宗教领域,佛教中的“九品往生”代表了修行者往生净土的九个等级,体现了修行者功德与智慧的差异。而道教中的“九转金丹”则象征着通过修炼实现长生不老的目标。

综上所述,“9”与“九”在华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代表了数学上的自然数,更负载了历史、文艺、哲学和宗教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两个数字的解读,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在古籍中,我们再来一览关于九的记述:

《周官新义》秋官三: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九税,九职之税。九礼,九仪之礼。九禁,九伐之禁。九戎,九伐之戎。盖方其制军诘禁,则为九禁;及其致戎事焉,则为九戎。谕九税之利,使知艺极;谕九礼之亲,使知分守;谕九牧之维,使知听令;谕九禁之难,使知辟禁;谕九戎之威,使知免兵。

《三皇内文遗秘》人皇内文下:乘天罡魁,林人生阳,哀人寿昌,九天九土,九人九命,九真九道,九术九生,九渺九玄,九要九成,凡百一十七,与超天张天公良世勿明。已上五十一字,凡欲入山水摄邪精,黑书白绢上焚之水伏。勿令人知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逸周书》文政解第三十八: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循。管,管叔之邑。二叔开其宗族,循镐宗之政,言从化也。王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九人所茂政也。济,谓济其丑以好也。顺此戒也。

九慝:一、不类,二、不服,三、不则,四、阙务有不功,五、外有内通,六、幼不观国,七、间不通径,八、家不开列,九,大禁不令路。径,刑法也。令,不宣令也。

九行:一仁,二行,三让,四言,五固,六始,七义,八意,九勇。意于道也。

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衅。残,谓残礼义也。

九德:一忠,二慈,三禄,四赏,五,民之利,六,商工受资,七,祗民之死,八,无夺农;九,足民之财。敬死劝葬也,是民之财也。

九过:一,视民傲;二,听民暴,三,远慎而近□,四,法令阙乱;五,仁善是诛;六,不察而好杀;七,不念阙害行;八,阙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无渔。

九胜:一阙二阙。三,同恶潜谋;四,同好和困;五,师阙征恶;六,迎旋便路;七,明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书新。潜谋,潜密之谋也。移成,谓易子而教也。蹈名之子,书而新用。

「九戒:一,内有柔成;二,示有危倾;三,旅有罢置;四,乱有立信;五,教用康经;六,合详毁成;七,邑守维人;八,饥有兆积;九,劳休无期。柔成,善柔谄人也。罢置,言阙囷仓暗也。康,逸也。合详,无德而信也。守邑无备,恃其人众,皆危道。

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维假,五,城沟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信,八,竞守以备,九,国守以谋。维假,言立信常至于义也。

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称贤以赏之。三,典师以教之。四,四戚以劳之。五,位长以遵之。六,群长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长以行之。九,戒卒以将之。典师、谋,各随所能而教之也。遵行之以戒之事也。将之,军旅行阵也。呜呼!充虚为害,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阴阳奸谓之充,国无人谓之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