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国产大飞机C919还是正在研发当中的C929,都获得了不少的关注。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2024涡轮技术博览会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展览会上,又传出了一个关于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来看,我国将自主研发民航客机发动机集成式短舱,其中包括了反推装置等系列的组件,并且将应用在国产干线飞机和双通道宽体客机上。毫无疑问,这是我国在航天领域和民航发动机领域再次迈出的关键一步,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我国不仅将逐渐打造完整的航天产业链,并且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将持续发展,国产大飞机的国产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民航大飞机当中,航空发动机集成短舱可以说是其中核心的核心,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其甚至可以代表航天技术的极高成就。对于一款民航大飞机而言,发动机集成短舱的性能与参数表现甚至可以影响到大飞机本身的整体性能。

航空发动机短舱的主要职能是安装并且固定发动机,同时还会对发动机本身的气流情况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保障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和外部条件之下保障发动机本身的正常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民航大飞机一共有螺旋桨为动力或者是喷气式两种,发动机集成短舱一般是指喷气式飞机的短舱。随着全球民航大飞机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如今的民航大飞机其实主要是以喷气式为主,基本上很少有在使用当中的螺旋桨式大飞机。

事实上,很多民航发动机厂商,为了保障发动机与短舱之间的配套情况,往往也会在设计一款发动机的时候设计与之对应的发动机短舱情况。

航空发动机短舱与航空发动机集成式短舱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区别,前者主要是指包裹发动机的那一部分,而后者则是为了让发动机能够更好的配套短舱情况,将发动机以及相关的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等集成在一个紧凑的舱体之内。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集成发动机短舱当中包括了发动机这一核心部件以及相关的系统,其中的技术含量水平更高,制造难度也更大。其不仅要负责发动机的固定与安装,为发动机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还要肩负着保障发动机运行、美化飞机等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发动机短舱本身不过是一个保护发动机的装置,其主要是飞机的一个舱体,制造难度并不算大。与发动机、控制系统、机翼等核心部件相比,制造难度和技术门槛都要低上很多。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温度极高,发动机短舱将面临着外界甚至可能低到零下六十摄氏度,内部温度高到六百摄氏度的巨大温差。这种夸张的内外温差就很有可能导致发动机短舱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

最重要的是,这种庞大的温差并非是特殊情况,甚至算得上是常态化的工作环境。这也意味着,如果发动机短舱本身的材料性能不过关,那么甚至有可能将无法支持一次较远距离的飞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巨大温差、高压、极端气流等复杂的工作环境之下,对短舱的材料要求十分严苛,不仅需要具备高强度、轻重量等特性,还需要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良好的热稳定性等。同时在生产的时候对于加工工艺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有着极高的精度标准,这样才能确保相关组件在工作时候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如果是集成式发动机短舱,那么不仅需要攻克相关的核心部件技术,如发动机、燃油系统、反推装置等技术和生产制造能力。同时还需要将这些复杂的系统和零部件组合起来。在组合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零部件之下的协调情况,能够满足气动、重量、空间以及热管理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

航空发动机集成式短舱可以说是一款民航大飞机当中的核心,其技术门槛和制造难度之高,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之内能够生产的国家数量十分之少。这背后需要出色的航空工业基础以及各项核心技术的支持,同时在材料科学、集成能力等方面也要有足够的技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十分重视相关领域当中的技术发展情况,一直在大力推动国产集成式短舱的技术水平发展。从目前传出的消息不难看出,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基础,接下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航空发动机集成式短舱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认同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