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真正的天才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难见千年一出,是因为天纵奇才者,往往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天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付出别人做不到的努力。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年天才,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异士,都是因为没有付出努力,最后“泯然众人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能够抓住自己的天赋,并且付出千百倍努力的,全世界也有不少,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
那么中国的天才叫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痴迷数学的“核弹鼻祖”
二战期间,作为一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爱因斯坦曾经抨击过纳粹,但他却躲过了大规模的屠杀。
一方面原因是,爱因斯坦从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之后,就加入了瑞士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接受了美国的橄榄枝之后,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保留了瑞士国籍,因此爱因斯坦虽然是犹太裔,但却拥有瑞士与美国双国籍。
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就能受到更好的庇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无关于他的国籍,而是出于他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前无古人的重要贡献,他在科学界的声誉和影响力,让纳粹无法对他动手。
因为在战争期间,纳粹德国放过了不少知名的犹太人,有艺术家也有科学家,为的就是展示他们所谓的对科学与文化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因斯坦虽然享誉全球,但他的出身并不特别,他出生在德国一个非常普通的犹太人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工厂,母亲是个家庭主妇。
尽管最初生活并不算贫困,但从遗传的角度上来看,爱因斯坦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家庭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没有学术世家的背景,就连殷实的家境也在爱因斯坦小时候消失,因为工厂破产,爱因斯坦一度辍学。
虽然爱因斯坦对德国一些传统教育并不满意,但他却痴迷于数学,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自学获得了不少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之后,爱因斯坦仍然籍籍无名,此时的他连找工作都非常困难。
后来的工作虽然不尽人意,但起码给了他不少做研究的时间,他在专利局工作的几年时间里,连续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从此名声大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他在各大高校任职,也正是因为响彻物理界的声誉,在混乱的时代,他受到了美国的邀请,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员继续他的研究。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物理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光电效应理论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因斯坦还是量子力学早期最重要的贡献者,二战期间,爱因斯坦成为了曼哈顿计划的一员。
这是一个旨在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项目,他的直接参与程度其实远远低于很多的科学家,原子弹之父也并不是爱因斯坦,而是奥本海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普遍认知当中,爱因斯坦对于原子弹的制造还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毕竟他的理论为制造过程提供了比较关键的基础。
也正是因此,爱因斯坦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核弹鼻祖”,他的智慧与远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世界的苹果
提起物理,那就不得不说牛顿,艾萨克·牛顿,是英国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对于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谁小时候还没听过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顿故事中,那颗砸到了他头上的苹果,被称作是改变世界的苹果,虽然故事是假的,但万有引力确确实实是牛顿发现的。
牛顿的成长过程,就是天纵之才强大行动力的现实写照,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才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天才牛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庄园里面,因为早产,牛顿生下来只有三磅,像一只小老鼠一样,甚至能够被装进一个马克杯里面。
牛顿出生仅仅三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牛顿拉扯到了3岁,就改嫁给了一个牧师,还将牛顿丢给了外祖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幼的时候,牛顿对于继父非常抵抗,甚至曾经写下了要将继父、生母还有他们的房子一起烧掉这样的话。
尽管原生家庭造就了牛顿沉默寡言的性格,但也让他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读书学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在牛顿的继父去世之后,带着后来生的三个孩子回到了牛顿的身边,还一心想让牛顿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
但牛顿在学校是最出色的学生,到了国王中学的时候,他寄宿在了药剂师家中,也从此接触到了化学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剑桥大学求学之前,药剂师让自己的继女与牛顿订了婚,但因为牛顿一直痴迷于研究,未婚妻嫁给了别人。
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尽管他硬是减费生,但剩余的学费仍然需要他不断做杂务来支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岁的牛顿发下了广义二项式定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微积分,这个定理让牛顿名声大噪。
后来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就决定停课,让所有的学生回家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里的两年时间,牛顿不仅没有荒废学业,反而一直都在研究广义二项式定理、光学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在学术界创造的伟大成就,让他成为了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曾任职国会议员、皇家学会的会长,并且在去世之前,住持了英国最大的货币重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顿从小因为脑海中的奇思妙想,一度被当成问题少年,可就是这些奇思妙想,让后来的牛顿改变了世界。
一人可抵五个师

真理需要多方面求证,对于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和研究已经非常普遍,但即便是这样,能够突破常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革命前后,西方涌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的牛顿,德国的爱因斯坦,提到中国的科学家,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相信有不少人看到这个问题之后,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字,都会是两弹一星的推动者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钱学森从美国回来的过程,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因为美国军方认为,钱学森回到中国之后,一定会成为他们的威胁。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甚至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学森的家庭环境,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跟牛顿、爱因斯坦不一样的是,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还曾经是教育厅的厅长。
因为钱学森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再加上好学向上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当中,钱学森从小就有一颗好学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的钱学森,24岁进入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很快就拿到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转到了加州理工航空系学习之后,还师从著名大师冯·卡门,纵观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校史,这样的成绩也是非常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美国拥有全球最优渥的知识储备,教学条件更是让别的国家难以企及,在这里,钱学森不断汲取着最先进的知识。
尽管当时钱学森的成绩已经足够让人惊叹,但他没有表现出来一点自大的样子,这也让很多教授学者更加欣赏这个来自东方的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欣赏归欣赏,美国人心里也犯嘀咕,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天赋,还是时刻鞭策自己前进的人才,究竟能不能为他们所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想法屡见不鲜,不过因为当时钱学森毕业之后,觉得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并不到位,因此没有立刻离开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正中美国人下怀,觉得钱学森贪图富贵,不愿意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觉得时机成熟,有了回国的打算。
而一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美国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放他离开,长达5年的圈禁,也没有动摇钱学森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家的大力帮助之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来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钱学森协助聂帅组织了两弹结合试验,我国的国防事业因此前进了一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他又牵头组织了人造卫星项目,晚年的钱学森依旧牵挂着祖国 的国防和航天事业。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曾经说过,他的事业和归宿都在中国,他为祖国奉献一生,精神和意志从未有过半分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纷杂的世界,身怀天赋者层出不穷,但能够通过努力不断前进,并且将自己的能力用在正道上的人,不过寥寥。
外国的科学家认为天才是命运使然,而我们的科学家,更多的是拼搏前进与奉献的精神,他们相信命运天定,但我们相信人定胜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共青团中央——“我们必须征服宇宙!”一生做出过5个重大抉择的他,让星空不再黯淡……
中国侨网——“他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美国曾百般阻挠不让他离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大科普网——艾萨克·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