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个爷爷叫14岁的孙子吃饭,孙子正在玩手机游戏没有搭理,爷爷把孙子手机强行抢走,还骂孙子,孙子一怒之下就把爷爷当场杀死。

网友有问14岁够不够死刑的,还有凑热闹的…说,游戏害人,要封杀游戏和手机。

晶晶看了新闻,有点其他的思考,跟大家探讨:少年固然是罪人,但这件人间惨剧里,少年是留守儿童,他未尝不是原生家庭悲剧的受害者呢?

父母的缺位,爷爷的粗暴,这难道不是我们该关注的吗?

之前念书的时候读到日本学者诧摩武俊的话,深感赞同,

“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普通儿童而言,留守儿童极少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或者说,从他们出生,就是不公平,就是困难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或者是一方一年都没有回家的大约占 2.11%,一年回家一次的大约占 41%,这一类的情况中,父母大多都是春节期间回家,在家居住的时间大多不超过15天。而半年回家一次的父母大约占 43.76%。父母一个月回家一次所占的比例大约是 7.62%,其他的回家情况大约占 5.51%。

所以,对于留守少年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亲子关系必定是残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即使父母联系他们,能用什么工具呢?自然是手机。这就从潜意识里加深了儿童和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

另外,祖辈简单粗暴粗鲁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新闻可以看出,少年跟爷爷居住,日常受到爷爷责骂的次数不会少。在已经缺少“爱”的前提下,再加上这种简单直接粗暴地对待,更会加重少年的压抑和叛逆感。

我知道,少年的父母只要有点办法,也不舍得抛家弃子去都市打工。说难听点,人家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在这里谈“爱”这个概念太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孩子来到世上,都是洁白的天使,父母既然选择让孩子来到世上,是否有责任,至少能用最基本的“爱”,把这个天使变成心理健全的成年人?

爱,不需要你赚很多钱。爱是重视、接纳、尊重、支持、帮助、保护、理解、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原本认知就不成熟,缺少父母引导的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等问题更突出。

研究证明,留守儿童(青少年)会有普遍的自卑心理、自我封闭、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性格孤僻、不愿过多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脾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极端

这种性格缺陷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学习热情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引发学习心理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上的各色内容,什么游戏、直播成为他们了解花花世界的窗口,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和心灵补偿,对极其需要陪伴的青少年来说,手机无疑是消磨时间的最好工具。

说这么多,我并不是在给杀害爷爷的少年开脱。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一定有父母和监护家庭的原因。但父母和监护家庭不好,不一定留守儿童会出现问题。

我只想这篇连夜写出来的文章,被那些心里有爱和责任的父母看到,被老师看到,转发给留守儿童自己看到。

我们是谁,在出生那刻,作为老天安排的部分,不可选择。

人生态度要苦中作乐,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能动的部分,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

还需要强调的是,我分析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和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绝不是要去说指责谁,也绝不是要让谁去背锅,也不是倡议改变社会结构。

而是想让有类似经历,或者跟我有一样心情的人,看到自己是怎么被错误对待的,我们可以怎样重新对待自己,拯救别人一次,让自己和别人,都重新成长为一个足够好的人。

现在的自己很糟糕,但第一棒没跑好,结果不一定不好。

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14岁少年为玩手机将爷爷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