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文 |北纬的咖啡豆
编辑 | 北纬的咖啡豆

她是一位在物理学界,享有盛名的女博士。曾经参加了改变世界进程的初代核武器研发,但是逝世后又长埋于老家苏州。为什么她要为美国制造原子弹,而后又选择安葬于中国,并且说自己是“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啤酒]

1

新时代诞生的进步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出生的那一年是1912年,正是国家风云突变的年代。那年末代腐朽的王朝被迫倒塌,新的民国政府成立。正因如此,她得以从小接受先进开明的教育。而没想很多当时的很多“大家闺秀”一样,只能长在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给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从她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看起来阳刚大于阴柔的名字,可以说就是她一生行事的缩影。接受了开明思想的父亲,回到故乡开办了新式的学校。对于自己的女儿,并没有教她传统的“三从四德”,而是鼓励她阅读先进的进步书籍,学习科学知识和阅读时事新闻。

而在她的早年成长当中,除了她的家人,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11岁那年,因为家学教育的很好,再加上自己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刻苦努力,成功的以一个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时著名的学校-“苏州女子师范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她立志当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希望可以把解放进步的思想,教给周围的人,带着更多人建设苦难的中国。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一个对她人生产生影响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健雄和胡适的合照

那就是当时著名的大师胡适。当时他受邀去给学院的孩子们,教授新时代的女子观念。也是在那一次,她清晰的认识到了传统思维的局限性,意识到解放了思想的女性,并不会弱于男性,这对她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经过了努力的学习,成功的进入了当时全国顶尖的大学,最开始就读于数学系。但是随着逐渐的研究,她发现自己的爱好还是更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方面。随后,她积极的转入了物理系,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第二个对她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施士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合照

施先生可以说是标准的天才模板了,年幼的时候就几次跳级。成为了我国第一批现代物理人才,之后又以极高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位学生。随后考取了官办留学,学成博士归国的时候年仅二十余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士元博士答辩,图右第二位为居里夫人

当年二十岁出头的施先生,考取了法国的学校。其实当时选居里夫人为导师,他的心里也是比较忐忑的,很担心不能很好的相处。可没有想到两人见面的第一次交谈,导师的气度和谈吐就折服了他,他的才能也得到了认可。正是这样的经历,他和很多当时的人不一样,并不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不如男性。

不仅教授了她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还向她传递了很多未来有帮助的实验技巧,和最关键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吴健雄很快的就在物理的领域大步前进。彻底迈入了科研物理的大门,随后她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随后又担任了助教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像她的老师一样,一边传授物理学知识,一边继续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她的父亲这时候来找她,认为她应该去留学,真正的见一见外面的世界,学习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为此专门联系了亲戚们,一起出钱供她去了美国留学。也正是如此,她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行程。

2

结识曼哈顿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初,欧内斯特·劳伦斯(左)、格伦·西博格与罗伯特·奥本海默(右)在一个回旋加速器前。

不久之前上映的纪实类人物电影《奥本海默》的里面,有这么一个桥段。奥本海默博士从欧洲留学回到了美国以后,就在在伯克利大学任职,组建全新的量子物理和核物理专业。在他去的时候,边上的实验室里面实践物理学教授劳伦斯正在组装一个大型的粒子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她和伯克利以及奥本海默的结识也是因为这台装置。其实一开始她的目的地并不是这里,但是来参观的时候,看着这台从未有过的机器,她就知道这里才是她的归宿。最后她投到了劳伦斯教授的门下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那里,她学习到最前沿的物理知识,后来还发表了很多的相关论文。但由于当时的情况,很多论文直到战后才陆续解封。而当他的老师们开始负责组建研究团队的时候,很快就想到了她,因为她在这方面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那就是怎么把提取出来的原料浓缩。而她的工作也是颇有成效的,随着一声巨响,意味着人类的新时代到来。

而事后的她曾经想过回国,但是由于从事了重大的机密项目,她的授权审批一直无法通过。直到有一天,当时的李、杨两人找到了她,希望通过她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理论物理学界,认为他们两人的结论完全不正确。很多理论物理学者研究者,都不愿意花时间,在那些看起来是在浪费时间的地方。他们认为实验做来做去,最后只能证明结果是守恒的,并不会产生贡献没有意义,都不愿意去做。

而她当时决定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帮他们。而是她认为:一个没有人做的实验是要做的,这种执着其实就是科学精神。正是自“日心说”时代就创建的,以实验科学来验证一切的科学精神,也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才是她真正的闪光点,这也是她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实验确实帮两人拿下了诺奖。虽然事后大家都好奇她为什么没有获奖,但是最终也没有了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健雄和施士元的合照

而在中美关系改善后,她终于得以能回到大陆,见一见当年一手教出来她的老师。老师当时还笑着对她说,以成就而论,现在你是我的老师了。她却很谦虚:没有当初您的教导,就没有现在的我。她后来致力于在国内传播先进的物理学知识,还出资支持很多实验室。去世以后,根据她的遗嘱,葬在了老家的陵园里。

3

“承”大国之铀的王承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很多留学归来的学子的努力。而这其中也有很多都是女性,她们在那个对于女性和华人多有歧视的环境中,仍然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她们很多都放弃了显赫的成就,回来建设祖国。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那就是-王承书。

不得不说或许是一个意外地巧合,她和上文中的吴健雄同样是出生于1912年这个对于中国而言不同寻常的年份,两人之间可能相差只有几个月。而且相似的是,两人同样有一个开明的家庭,都鼓励自己的女儿去学习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小她就对这门解释万物运行规律的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虽然不理解这些东西,但是对于女儿学习还是支持的,后来通过努力。她考进了燕大的物理系,当时她的出现简直让同学们吃了一惊,毕竟当时的物理系就没有几个女的,他们那一届更是只有她一个。

但是很快,她就用自己强悍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让同学们明白,对于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她是认真的。在毕业的时候,她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随后留校,开始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物理方面的研究。但是很快,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她的教学和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眼前的唯一继续学习的出路,就只剩出国学习了。很快她就申请到了一所美国的学校去读博士。在那她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发布了多篇气动力学的重要论文,大家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物理学新星的诞生。但是一件事情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想法,那就是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一个全新的中国出现了,她要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但是对于这种高级技术人才,回国的申请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她的决心,最后她成功回到了祖国,一边组建中国的物理研究中心,一边回到了母校担任教授。虽然国内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对于她来说,建设自己的祖国并不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她以为生活就会这样过去,但是有一天当时的核物理项目负责人联系到了她,希望她可以加入。要知道虽然说气动学和核物理都是“物理系”的范畴,但中间可以说完全是南辕北辙,但是她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个安排,从此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为祖国的核事业攻克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对于原料分离的工作,在国内完全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基本都是靠国外的支援,但是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不得不自己从头开始研究,正是这时候,她带队开始研究攻克这个项目。为相关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为此,她改头换面,不能公开发表任何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着相关的工作。

正是靠着她的贡献,我国才避免了在核原料方面被卡脖子,成为了第五个掌握了相关制备技术的国家,而她则在幕后默默的进行着新的研究,直到94年离世前,她将自己大部分积蓄捐献了出去,最后合上了双眼。#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报 - 杜祥琬院士:纪念吴健雄诞辰110周年,她的科学人生给我三点启示
中核集团 - 独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王承书自述传奇人生
中国新闻网 - 施士元:承教居里夫人 教出“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