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该院研究员、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马中骐,因病于5月28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周岁。1982年,42岁的马中骐在中国首次博士论文答辩会上顺利完成答辩,随后收到由钱三强院士签署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多年来,马中骐投身理论物理研究,成果丰硕。他曾接受南都采访说,没有辜负这个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2月6日,马中骐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会。

马中骐是浙江人,1940年3月生于上海。1956年,16岁的马中骐考入兰州大学,后得兰大推荐,考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后师从胡宁院士。1978年,已经38岁、育有一子一女的马中骐坚定信心,再次报考研究生,参加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政治、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最终如愿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录取。

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学位制度条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建立。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马中骐也被通知作为博士生中的“试点”,需以高水平的论文拿下博士学位。当时,他在理论物理科研第一线找到了自己的选题——磁单极研究,计算SU(N)群的静态球对称磁单极解。

在一篇自述文章中,马中骐回忆:“我满怀信心地迎接1982年2月6日在高能所举行的中国首次博士论文答辩会……答辩会由两弹元勋彭桓武院士主持,答辩委员会还包括胡宁院士、朱洪元院士、谷超豪院士、戴元本院士、侯伯元教授和李华钟教授。”顺利完成答辩后,他的博士学位证书很快送达。证书由钱三强院士签署,编号“10001”。马中骐由此被视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博士毕业后,马中骐留在高能所工作,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直到2005年退休。用他的话说:“刻苦奋斗,努力向上,这是我人生最精彩的27年。退休后只记得快乐的经历,半工作半休息,又过了愉快、幸福和满足的十七八年。”1991年,马中骐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他还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王淦昌物理奖等学术奖项。杨振宁曾评价说,他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

回顾科研人生,2018年,马中骐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曾说:“我们这批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仍在各自领域里拼命干,并没有辜负这个身份。”他那份“001号博士证书”,后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为我国学位制度建立的历史印记,铭刻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拼搏与奋进。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