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期台湾处于郑氏的统治之下,直到康熙年间清政府才收复了台湾,并在当地建立了府县等行政单位,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之内。

在选择台湾地方官员的过程中,清政府十分倾向于选择云南出身的人才,这不但因为云南和台湾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也因为云南官员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而这些云南官员也没有辜负清政府的信任,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台湾政局的奠基人

在清政府平定台湾后,针对如何治理台湾,朝臣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不必在台湾设置县镇,只需按照羁縻地区管理即可。

但当时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云南澄江人赵士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澄江风光

赵士麟认为如果不在台湾设置行政官员的话,那么台湾百姓就不会真的归顺于清政府,时间一久台湾恐怕又生变故。

为此,赵士麟建议清政府在台湾地区至少设置一府两县,并且还要在澎湖设置一名总兵,来防范可能的敌人。

在建立好行政区划之后,赵士麟认为应该在台湾地区推行教化,劝导台湾土著百姓从事农耕生产,并接受中原文化,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从心底里认同清政府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土著

由于台湾距离大陆较远且交通不便,康熙对于当地最高长官是否会变节也有一定的担心。

针对这个问题赵士麟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在台湾应该采用“流官”制度,即让官员在一个位置上的任职时间不超过三年。

这样就可以避免官员培植势力,发展出尾大不掉的问题。

但这种方式对于这些官员的晋升显然会产生影响,为此赵士麟还加上了一条补充条款,即在台湾任职的官员只要在三年内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晋升的机会。

这比其他地方官员的晋升要更加容易,这样就可以保证官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怠政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定台湾凯旋图

康熙认为赵士麟的建议十分合理,且对于制度的规划也颇为完善。

最终他部分采纳了赵士麟的提案,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以及凤山、台湾、诸罗三县,这也将台湾纳入了清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二、董正官的民族政策

在清政府于台湾设置府县后,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当时台湾地区的百姓中,有不少人是在明末逃亡到台湾的闽南人的后裔,他们对于农耕本就十分熟悉,因此也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生活秩序。

但在台湾岛上还生活着一批土著居民,他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便从大陆漂洋过海来到台湾。

不过由于缺乏文化传承,因此他们后来放弃了农耕生活,过起了相对原始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兰地区美景

这些土著居民认为:清政府的农耕改造会挤占他们的生存空间,便不断出动骚扰其他从事农耕生产的百姓,令台湾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选择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官员董正官,前往原住民较为集中的噶玛兰厅担任通判。

在董正官到达噶玛兰,也就是如今的宜兰地区后,他先是对当地的地形和民情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束后他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善清廷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不过由于原住民对于农耕生产有严重的抵触情绪,董正官便决定从教育入手,让原住民的小孩子也进入学堂读书认字,向他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介绍农耕等技术。

在他的努力下,台湾宜兰地区原住民们,对于中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对农耕改造的抵触情绪也大有改观。

部分原住民甚至主动加入了开垦荒地的行列,原住民与汉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原住民特色服饰

但当时依然还有部分原住民对清廷抱有敌对情绪,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原住民们发动了几次武装叛乱。

董正官领命前去征讨时,不幸负伤身亡,在其死后淡水地区的百姓为其建立起了祠堂,这足以说明他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

三、任劳任怨的曹士桂

董正官在噶玛兰厅任职的时候,在淡水厅与其搭档工作的官员也来自于云南,其便是蒙自人曹士桂。

当时董正官将精力大多集中在原住民的改造和管理上,而曹士桂则负责整个淡水地区的日常行政工作。

在当时的台湾地区的衙门中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清代中后期大陆地区的官员已经将绝大多数日常工作,推给了小吏完成,但曹士桂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好所有琐碎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淡水地区

那时台湾已经在清廷的管理下度过了一百多年,但是当地原住民与汉人之间的冲突依旧非常严重。

曹士桂之前的官员能力不足,留下了不少未解决的旧案,曹士桂在上任之后很快就处理完了这些遗留问题,给了当地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之后他几乎全年无休地处理政事,即使再困难的问题到他的手里都会被迎刃而解。

在他的管理下,淡水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曹士桂也因为其优良的表现,被提拔为台湾知府。

曹士桂在台湾期间拒绝接受一切形式的贿赂,他几乎天天都以粗茶淡饭度日。

这种生活方式,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令他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在四十七岁的年纪,便因病去世。

当地百姓无不悲痛欲绝,和董正官一样,曹士桂死后也被当地人立祠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士桂留下的笔记

曹士桂在任期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记录在册,这些笔记直到今天都是人们研究台湾的绝佳资料。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清代开始,台湾岛便已经被纳入了中国的行政体系中,岛上百姓也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教育,对祖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云南的几名官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在如今台湾人民与大陆之间的文化向心力,并没有丝毫的减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