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现场

2024年是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60周年。5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联合承办的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涪陵举行。会议主题为“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主席台

在开幕式上,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致欢迎辞,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武力致开幕词,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中国核工业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讲了话。出席会议的还有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赵德明,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文化总监罗东明,重庆市政协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涪陵区政协主席杜海波,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曾中全等。来自有关单位和科研院校的论文作者,以及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共百余人。开幕式由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辉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志杰致欢迎辞,武力致开幕词,王寿君讲话,吴辉主持开幕式

王志杰在欢迎辞中提出,涪陵区的三线工业遗址和三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拥有1966年批准建设到1984年项目奉命停建的“816工程”。当前,涪陵区正在加强“816工程”遗址的保护利用,深挖三线精神内涵,讲好红色故事,以“816工程”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为核心,升级打造独属“816工程”的特色品牌。

武力在开幕词中强调,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涉及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三线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工业、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三线建设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铸就了伟大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研究者应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对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

王寿君在讲话认为,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重大战略决策。“816工程”是我国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也是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记忆。在18年的建设期间,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舍家别亲、隐姓埋名,在荒漠的山沟铸造国之重器,奉献了青春,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身上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佳木作主旨报告

朱佳木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党中央作出集中力量进行三线建设重大决策的6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三线建设的中心区域之一的涪陵召开会议,研讨三线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对这两个伟大日子的最好纪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它书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也在新中国史上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朱佳木说,三线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天对它的评价,一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只要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就会看到这一决策不仅使中国避免了一场四面包围的侵略战争,而且使中华民族躲过了一场核战争的灾难。三线建设的过程是可歌可泣的,它不仅为改变全国工业布局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业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锻造出了伟大的三线精神。这种精神上的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比物质财富更加可贵。三线建设的成就是值得大写特写的。这一成就既包括其主体建设,也包括调整改造时期的建设,它不仅为改革开放前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提供了强大而巩固的后方基地,也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他强调,三线建设史的研究要不断深入下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为传承党的精神谱系、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保护和利用当代中国工业遗产服务,同时,也为开展新型战略大后方建设、助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服务。我们要通过不断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和老一代建设者们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组讨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闭幕式主席台

在一天半的研讨会上,10位论文作者作了大会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核学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和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三线建设的地位作用、三线企业的改造转型,以及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闭幕式上,三个小组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分组讨论的情况,武力作了会议学术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遗址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会议期间,在“816工程”遗址举行了国史学会国史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朱佳木和王志杰为牌匾揭幕。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816工程”洞体遗址和“816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人员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