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办事处,周总理一把拉住穿衣破烂的15岁男孩,眼含热泪说:“孩子,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父亲是我好朋友!走,我送你去学习!”谁料,30年后,这男孩竟成为核潜艇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士禄,3岁父母惨遭杀害,他被老乡藏起才幸存。然而,叛徒背叛,两度入狱,其中一次,他一路从广州乞讨爬回潮安。幸运的是,组织积极营救,才被送往重庆。

1940年,几经辗转,才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

消息传回,周总理心急如焚,急急忙忙赶往办事处,在那里见到了穿的破破烂烂,瘦不拉几的彭士禄,总理眼眶含泪,激动的拉着彭士禄的手,“孩子,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父亲是我好朋友!”

彭士禄听到总理说父亲,眼泪刷一下,不受控制涌了出来,他觉得自己的天,一下亮了。

随后,周总理把彭士禄送去延安学习,总理不会想到,他送去的这个孩子,30年后,会让中国震惊世界。

在学校,彭士禄学习刻苦,抗战胜利后,组织把他送到苏联学习机械工程。

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得”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称号。

彭士禄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国,但他不会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改写。

陈赓将军到访,让彭士禄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他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国家决定选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

彭士禄没有犹豫,他抬起头,坚定地说:“只要祖国需要!”就这样,他放弃了原本熟悉的机械工程,转而学习全新的核动力领域。

彭士禄夜以继日地钻研知识,争分夺秒地学习,从未在12点前睡过觉,当得知苏联教授每多教中国学生一节课,国家要多付80卢布。

他更是含泪说道:“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崽儿上洋学堂,我们怎能不努力?”

此后,他更是像海绵一样,不停吸收着知识,仅用2年时间,顺利完成学业回国。

1959年,苏联拒绝技术援助,还傲慢地嘲笑中国永远不可能搞出核潜艇。

毛主席霸气回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核动力研究室成立,彭士禄担任负责人。

但是问题来了,谁也没有见过核潜艇,从哪里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一定要搞,一定要自己搞。”彭士禄与众人,靠着报纸上模糊的照片和一个核潜艇模型玩具,开始“自教自学”。

为了读懂英文资料,他带着众人,争分夺秒地恶补英语,早上5点起床,甚至上厕所时也拿着英文书在“啃”,就这样大家才摸清核电站的基础知识,对核动力有了初步了解。

1965年,国家准备组建核潜艇反应堆,彭士禄带着队伍一头扎进四川大山,联系全靠“成都291信箱”。

大山条件艰苦,环境阴暗潮湿,毒舌蚊虫动不动就爬到了身上,住的是石头房,吃的是窝窝头,有时候还没有,只能挖野菜充饥。

但彭士禄总是笑着鼓励大家,“再苦,也没有我从广州爬回潮安苦!”

作为总负责人,彭士禄随身携带计算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计算问题,他们靠着算盘和几把计算尺,硬是算出十几万个数据,最终敲定一百多个关键参数。

终于,1970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即将首次试水。

出发前,彭士禄笑着对妻子说:“万一我喂了王八,你可别哭!”妻子“噗嗤”笑出了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核潜艇安全下水了。

这一刻,我国成继美、苏、英、法,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

但彭士禄却倒下了,紧急送往医院,诊断出急性胃穿孔,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

手术出来后,医生心酸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手术时,发现彭士禄的胃,有一个穿孔后自愈留下的疤痕,医生说这得有多疼啊!

核潜艇正式命名为“长征一号“,列入海军,保卫沿海。

彭士禄眼含热泪,激动的欢呼,“就是死,也是值得的!”

但他的使命仍未结束。

1983年,他又被任命为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继续为祖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力量。

彭士禄退休后,仍积极回校讲课,为国家培养人才,时常前往核电站进行观察。

有报道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他笑着摇摇头,摆摆手说:“‘之父’称不上,我充其量是一枚螺丝钉。”

2017年,彭士禄获得国家“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跟组织说:奖金全部捐了,也不要用我的名字命名。

2021年3月,这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老人安详离世,享年96岁。他的骨灰,遵照遗愿撒入渤海湾,那里是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地方。

2022年3月,被追授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彭士禄院士,正如颁奖词所言: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彭士禄的一生,幼年坎坷,成年后为祖国贡献一切,逝世后,守望着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他一辈子虽然无声无息,但我们不应该让这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无声无息。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

参考资料:《名人传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