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化典籍看廉江红茶

文/李廷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江是新崛起的茶产区,有茶基地三万多亩,有乌龙以及红、绿、白多款好茶品,填补了粤西茶产业的空白。廉江红茶是其中的重要产品,由独特的生长环境、收获季节及制作工艺产出,成为近年茶界的新宠。

至于廉江红茶的来源,也许可以用“误打误撞”来概括吧。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初茶农不想浪费夏茶,尝试用新工艺加工,居然尝试出优质的红茶。

茶界人士都清楚,传统上夏茶是不受重视的,特别是被虫咬过的夏茶,多数被用作肥料。它在廉江被“变废为宝”制成优质红茶,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先从茶的生长环境说起吧。陆羽《茶经》说“茶是南方之嘉木”,还认为“其地,上者生烂石”。意思是说茶叶属于喜阳植物,在秦岭淮河以南生长;且生长在山石积聚的土壤,才会有上等茶出现。此外,种茶的环境还有什么讲究呢?赵佶在《大观茶论》说:“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意思是说,在山崖坡地种茶一定要在南面,避免石土寒凉使茶味道淡薄;在园圃种茶泥土丰足,要有东西遮阴,防止茶过快生长。这样阴与阳相调剂弥补,才是茶叶最适宜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说到廉江的环境,就要具体分析了。廉江比赵佶重点研究的福建的纬度更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土适宜,多数地区在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交汇的地带。专家认为,在这种环境下,茶在山南种植阳气会更足。当然也要照顾到茶有些娇嫩、不需要过多阳光的实际,所以人们在茶山种树木遮阴,限制一下茶叶的生长。而要寻找种上等茶的山石土壤,肯定更加容易。廉江西北部是“中国花岗岩故乡”,这里有很好的基础。

就是说,上等红茶的生长环境,只有廉江才容易找到。

再从传统文化看廉江红茶。《黄帝内经》讲到季节养生时指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意思是说,南方在五行中属火、红色,南方产的红茶与五行相合,更有益于人的身心。中医认为,红色食物有充足的阳性,直接对心脏有益,进而暖脾胃、调理其他方面。有经验的茶客认为廉江红茶香气更浓,味道更醇厚,对调理凉性体质更好。《茶经》记载,茶自神农氏发现时起,就被作为药物来使用,唐朝以后才改为清饮。接下来的年代,人们完善独特的茶文化,给生活增添无穷的魅力。

当然,许多地方都可以发展红茶且有很好的前景,但低纬度的南方应该更好,而廉江是纬度最低的茶区之一,发展红茶的环境得天独厚。

说生产季节。人们之所以对夏茶不太感兴趣,大概因为夏天的太阳特别猛,促使茶长得快而影响口感。特别是廉江茶基地,阳光过猛、茶生长更快,不合茶农致力提升茶品质的目标。夏天还是各种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季节,娇嫩的茶芽更是虫子的美食。

而廉江要制造有机茶,是不施农药化肥的,常用的办法是生物除虫,加上把握好规律,在害虫到来之前采摘完成。但夏虫往往防不胜防,每一批虫害经过,就留下满地的虫口茶叶,一片狼藉。这给基地带来不小的损失,茶农对此无可奈何。

当然这是对制作乌龙茶而说的。而制作廉江红茶,用的是虫子咬剩的比较老的茶叶。廉江人吸收、改造先进茶区的思路,摸索出制作红茶的独特工艺,就变废为宝制作出优质的红茶。

现在,廉江的红茶产品早已获得国家认证,在全国展销会获得多个大奖。它在广州等大市场都打开销路,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一些消费者看来,有机茶就需要虫口,虫口是安全的体现。不知这种见解有没有道理,但应可以见仁见智吧。

当然,优质茶要成为品牌名茶还要做很多工作,起码要长期坚持,也要抓住机会推广,在人们中间形成更好的口碑。相信假以时日,廉江红茶能给人更大的惊喜。

(特别感谢: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操君喜,廉江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陈天资分别给予茶学及中医专业的指导)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廷赋,职业媒体人,跨领域阅读写作。在各地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获得过新闻、文学奖项近三十个。个人著作有《南方水墨画》(散文集)、《公益达人黄木林》(报告文学)等,策划、主编《廉江人在他乡》等四十多本书刊。湛科文传银发写作服务站廉江二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