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茶可谓是喜爱有加,茶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更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可就是这样根植于生活的存在,也逐渐滋生出一些流传已久的谣言和误解。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隔夜茶,毒如蛇"这一说法了。

老一辈人往往坚信不疑,甚至当代年轻人也对此略知一二,可是,这些流传已久的观念,真的有科学依据吗?隔夜茶真的“毒如蛇”吗?它真像谣言说的那样危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隔夜茶真相探究

为了彻底解开人们心中的疑虑,央视权威科普节目《是真的吗》做了一期大型实验,就隔夜茶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全面探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期节目组精心选取了三种最为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品种:龙井、普洱和菊花,分别代表绿茶、红茶和花草茶这三大主流茶类。

实验设计非常合理周密,从上午9点开始,每隔6个小时,节目组就会冲泡一次新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9点。

最终形成了四组数据:新泡的茶、放置12小时的茶、放置18小时的茶和放置24小时的隔夜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节目组请来了国家级资深品茶大师楼国柱,对这四组茶叶进行了独到的口感评判。

结果显示,无论是12小时的隔夜茶,还是24小时的,与新泡的茶在口感上基本别无二致,品质基本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些喜欢陈年陈味的普洱茶爱好者来说,隔夜茶的口感甚至会更好、更有层次。

口感测评只是第一关,更让人们关注的是隔夜茶是否真如谣言所说,存在着"毒如蛇"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节目组对这四组茶样进行了致癌物质含量的检测,特别关注了亚硝酸盐的浓度水平。

令人意外的是,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样本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mg/L,不仅远低于国家对饮用水的1mg/L标准,甚至比很多市售瓶装水的水质都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由于茶叶本身所富含的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因此即便是放置24小时的隔夜茶,其中的细菌数量也处于极低的安全水平,完全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隔夜茶争议的缘由

那么,为什么会流传出"隔夜茶,毒如蛇"这种谣言呢?

从根源上来看,主要是由于人们对隔夜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疑虑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一些人认为茶叶本身就不是纯净的水,里面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以及一些微生物,如果将冲泡好的茶水隔夜之后不及时喝完,很容易就会成为细菌的温床,使细菌在其中大量繁衍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也有人担心在隔夜之后,茶水在杯底形成的那些茶渍或茶锈中,会含有一些重金属污染物,比如汞和铅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由于有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可能存在致癌隐患,有一部分人对于隔夜茶存有疑虑。

他们担心在长时间浸泡后,亚硝酸盐会在茶水中累积,喝了之后对身体有害处。

正是由于这些层出不穷的疑虑和担忧,才使得"隔夜茶,毒如蛇"这一谣言在民间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谨慎的几种"有害水"

虽然隔夜茶本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在日常饮茶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对一些情况保持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如果将茶汤冲泡得过于浓烈,那么咖啡因和茶碱等刺激性物质的含量就会大大增加,不仅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还有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

再者,对于那些已经发霉变质的茶叶,我们更是要当令朝令夕,万万不能摄入其中,因为这些发霉的茶叶很可能含有高度有毒的黄曲霉素,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需要提防的,莫过于滚烫的高温茶水了。

任何温度高于65℃的热液体,在国际上都被列为2A类致癌物,会频繁反复地损伤食道黏膜,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大大增加患癌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如长期吸烟或酗酒者,其患癌风险就更高。

此外,对于一些储存陈年已久、本身就有异味的老茶,我们同样要十分谨慎,因为它们吸收了其他物质的异味之后,存在含有毒素的可能,喝下去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更不用说那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生水了,生水中可能存在大量病菌和寄生虫卵,喝下去无疑就是在找罪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叶专家的饮茶建议

既然"隔夜茶,毒如蛇"的谣言已经不攻自破,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喝茶呢?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茶叶研究专家陈宗懋先生提出了自己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先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单一地固守于某一种茶类,而是要学会因时制宜、交替饮用不同品种的茶叶。

从不发酵的绿茶,到轻发酵的白茶和黄茶,再到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最后到后发酵的黑茶,每一种茶类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晚上睡前最好喝一些刺激性较小的黑茶;夏季酷热时则适合清香味浓的绿茶;而在寒冷的冬季,温和的红茶无疑是最佳选择。

同时,陈先生还着重强调,每个人每天的饮茶量最好控制在9-10克左右,并分早中晚三次喝完,这样既能满足日常的需求,又不会过多地摄入可能存在的一些有害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词林有眼不盲枉,药石元来共本草”。

正如同这两句佛家偈语所说的那样,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的一份智慧结晶,我们理应对之怀有一颗虔诚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隔夜茶”等流传已久的谣言,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既不盲从,也不去信口开河地传播。

唯有如此,这份饱含哲理的文化瑰宝,才能在新的时代重拾生机、茁壮成长,为当代社会插上新的精神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