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泠泠清泉汲山茗,茶马古道恍似今。日前,苏州本色美术馆南展厅里“消失的茶”专场茶会现场,茶友云集、茶香氤氲,茶艺师杯盏翻点间,一杯杯厚醇饱满、韵味悠长的桃李古茶便带着百年的烟火故事递到了游客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本色美术馆“消失的茶”茶会现场。

“我们这次展出的是两款消失已久的古代名茶——‘白露乌羽’和‘东溪贡尖’,茶源地安徽省霍山县东西溪乡桃李河村山高水秀、环境独特,茶种是已有300年历史的原种霍山茶。”茶会现场,茶文化学者、上海安庐·白玉兰茶事主理人扬扬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庄落地税照》见证古时桃李河茶业的繁盛。

东西溪乡桃李河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山岭海拔超过800米,虽处高山之地,但溪涧纵横、水流不绝。桃李河村拥有全县保存最完好的古茶园,面积7亩左右,共仅存有56棵古茶树,每棵古茶树的树龄超过300年,其中最大的古茶树根围达到62公分。据桃李河村党支部书记徐重旺介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徐氏祖先就已到此开茶园、办茶行,曾为贡茶,茶室墙上装裱的《洋庄落地税照》盖有光绪年间18枚地方官印。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种制历史让茶业成为桃李河村的支柱产业,2015年成立了桃李河古茶园茶叶有限公司,建成了500多亩有机茶叶基地、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主要生产大别山青茶和霍山黄芽两个品种,年产近3000公斤干茶。

大别山青茶带动这个曾经的重点贫困村成功脱贫,如何进一步壮大茶产业、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附加值,真正将茶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让桃李河村这个“山沟沟”再现如茶马古道般的繁华,成为徐重旺再度忧心的问题。

2023年春天,著名茶学者孙皖平团队的到来打破了这一产业发展的僵局。“就像武夷岩茶一样,一种神奇的好茶,一定离不开一块不可思议的小地形。这个地方古代叫‘船形地’,小山坳里有小村庄,小村庄外有三四重流水包裹,流水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而桃李河处在高山之上,冷空气则会下降,春气萌动、地气上升时,就造成了这种‘地暖天寒’的小气候。得益于一寒一暖的‘锤炼’,桃李河产出的茶地气厚、滋味浓郁,‘大别于他山’。”孙皖平老师介绍道。

2023年8月,白露时节,孙皖平团队按照唐宋古法制茶技艺采制桃李河黄芽,历经蒸青、焖黄、发酵、烘干等多重工艺,成功试制出一款“季节限定”的茶品,因茶叶在白露时节采摘,叶片壮硕,色泽乌青,形似乌鸦羽毛,取名“白露乌羽”。2024年春天,孙皖平团队再度以古法成功试制出“霍山龙牙”和“东溪贡尖”两款茶品。5月21日,借由苏州本色美术馆“消失的茶”专场茶会,桃李河村正式将古茶推向市场。

古法制茶技艺的应用和新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桃李河村茶业的品类,延伸了茶产业的链条,在桃李河青茶的基础上,再度打响了茶品牌的名气。更重要的是,以“白露乌羽”为代表的古法茶品,能够将茶农采茶、卖茶的时段从清明延长到白露,大大促进了茶农增收。

“我们村现有的500亩茶园,平常需要十几个村民修剪和维护,到采茶季节,每天还得要几十人用工,基地之外,周边几个村民组的茶叶,都按标准收购。今年像‘东溪贡尖’礼盒,就先试制了7000盒,每盒可以卖到260元,等到古法制茶技艺成熟,每个茶农按照一天20斤茶草算,就能卖300块钱,茶农每年多干‘个把’月,收入比原来翻倍增!”杯中古茶香气悠悠,守护了这片大山一辈子的徐重旺心里充满希望。(王玉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