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记者袁军 】 为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文化振兴,用文化振兴助推产业振兴,5月24—26日,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省文促会)深入遂宁市大英县采风调研。冯国平、杨明强、何波、张雄、何明卫、饶富城、谷宇、杜玉飞、闫明海等14位作家、诗人、书画家、摄影家前往千年卓筒井和宋井桃源等地现场感受“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神奇魅力和现代农业的迷人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参观宋井桃源村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宋井桃源,美丽的乡村

在大英县和卓筒井镇领导陪同下,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卓筒井博物馆,听取解说员对展陈的钻井、汲卤、煎盐等文物的介绍。作为“世界钻探深井的始祖和活化石”,卓筒井获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作家艺术家参观卓筒井博物馆

大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面对文物无声、历史有语,作家、艺术家们纷纷被千年卓筒井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所深深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卓筒井采盐模型图及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灶房遗址的平锅是用生铁铸造的煎熬盐卤的专用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凿井图

“以前只是听说过,这次现场目睹后才深感震撼。”作家、摄影家、省文促会副会长杨明强表示:卓筒井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和创造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科学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卓筒井可以在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建设上下功夫。

荣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球诗歌征稿大赛”一等奖的作者饶富城坦陈:千年卓筒井的壮举,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令我诗心荡漾,创作冲动!

“凿地汲卤卓筒井,千年遗址修复新。手工制盐开先河,发明史上第五名。”72岁的老诗人任明耀也赓即赋诗一首。

在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鸡蛋大的桃子,在翠绿的桃叶中若隐若现,在阳光照耀下,桃子像羞红了的笑脸。闻一闻,果香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咬一咬,脆甜多汁,入口生津,让人回味无穷,真有一种“日啖甜桃数十颗,不辞长做卓筒人”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作坊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现场观摩从300多米的深井提取盐卤水的情景

现场采风结束后,省文促会还就文化品牌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和卓筒井镇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作家艺术家与乡镇领导举行座谈交流会

座谈会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书画家、四川省孔子学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闫明海等还为卓筒井现场挥毫,馈赠墨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前往大英县采风调研

书法家闫明海现场创作,惠赐墨宝(谷宇 摄)

通过三天的深入交流,作家、艺术家们给予了以下建议:

深度挖掘文化价值,擦亮大英文旅品牌。大英县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分割点,如何别具一格,创新破题,更好地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建议以更高的站位,围绕盐文化、井文化、贾岛精神、桃花文化等,深度挖掘其内涵,擦亮大英文旅品牌。

大力打造研学基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抓住科教兴国战略契机,充分借助卓筒井的科技价值,建议在大英县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县”,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把卓筒井打造成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古代的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和现代钻井技术课程化,并开发地方及校本教材,设计研学路线,链接省内外知名研学机构和公司,助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高位求进,全面振兴。

重点开发文旅产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多开发与“盐”“桃”相关的产品,如盐花生、桃片糕;将文化和科技结合,借助人工智能,在卓筒井博物馆、陈列馆推广使用电子导游,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坚持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印刷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方便游客了解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的原理。

“千年卓筒井,万亩桃花源。”省文促会会长、知名作家、诗人冯国平表示:大英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卓筒井以国潮之元素展示桃、盐文化,将传统取卤制盐场景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完美结合,实现了三产共兴、特色产业两旺的良好势头,让当地群众奔上了幸福之路,构建了一幅优美乡村画卷,让我们文艺采风不虚此行。

省文促会将励精图治,不懈进取,通过这次采风,出精品、出力作,让省内外广大游客更加了解大英县,爱上卓筒井。下一步,省文促会将和全省更多的文化景区和模范乡镇互动互惠,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交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