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7日讯(记者 梁柯志)今日,第二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个人开售。财联社记者从招商银行网点人士处了解到,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开售半小时内已售罄。

财联社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近期个人客户抢购超长期国债的现象,是当前银行存款搬家的一个侧面。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和理财市场收益上升,无论是对公还是个人客户,存款搬家的情况都越来越明显。

5月27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表示,叫停手工补息的确驱使对公活期存款寻求更高收益,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收益率上升对存款,尤其个人存款的吸引作用。

光大证券5月24日发布报告显示,5月以来理财收益率中枢3.4%,“脱媒”力量延续。截至5月19日,测算理财规模较月初增长超4000亿,而2022-2023年5月理财月均增量不足1000亿”。

此前,某股份行广州分行网点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叫停手工补息后,因为有执行的时间差,部分对公资金从大行里面部分转移到城商行,签订年度协议存款等形式锁定收益。

个人存款搬家新方向为理财

5月27日,中行广州分行某网点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从去年开始存款定期化是大部分个人客户的首选,不过,今年以来投资者增加了抢购地方债和国债的情况,同时,3月份以后购买各种理财和保险的比重增加了。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5月24日表示,开年以来,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叠加市场资金面充裕,债市走牛对理财收益率形成提振,2024年1-4月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收益率中枢均在3%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2023年12月国股行年内第3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各期限挂牌利率均降至2%(含)以内,比价效应下零售一般性存款加速“脱媒”。数据显示,4月居民存款减少1.85万亿,同比多减6500亿,预估部分转向银行理财。

光大银行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数据的确显示理财的规模在上涨,其中个人购买的情况从年初一直在增加,如果不是收益率和安全性增加,是无法产生吸引力的。国债很抢手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银行存款结构性问题,总体上存款还是比较多。

全国性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受影响大,求助同业存单发行

在对公方面,5月26日,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测算,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合计约20万亿元,分别占对公活期存款42%/55%/32%/20%。

财信证券最新报告也认为,根据2023年末,上市国股行平均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为1.18%,远高于0.2%的五大行及招行挂牌单位活期存款利率判断,对公存款定价“手工补息”情况可能较为普遍。

根据财信证券静态测算结果显示:国股行手工补息对公存款规模或在17-19万亿之间,补息存款占全部企业活期存款的比例或在50%-53%之间。

企业活期存款去哪里了?财信证券刘敏认为,对于大型央国企资金的保本性需求,资金可能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短久期企业定期存款或结构性存款,对于财务管理要求相对宽松的其他企业存款,或部分流向固收类产品。

不过,对于近20万亿流出存款范畴,对银行流动性和存贷比也有副作用。

开源证券刘呈祥表示,从负债端来看,为填补对公活期存款流失的缺口,4月国有行同业存款发行量提升,较去年同期多发1188亿元;从资产端来看,由于存款流失,4月国有行资金融出规模出现明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