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100天时间,去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客观也不现实。但用100天时间,或许可以推动思路和理念之变,从源头创造发展态势之变。

明天就是江北新区“四大行动”开展以来的第100天。100天来,有些变化值得被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行动中,“服务企业”排在首位,其导向也十分鲜明: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过去的这100天,以及未来无数个100天,“服务企业”都会是新区坚定不移的方向。

你或许会有疑问:服务好企业那是面向生产、面向行业的事,与每一种平凡的生活有何关联?回答好这个问题前,先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时代的发展与每个人的关联。

不妨先讲两个小案例。从1997年的早期人工智能雏形“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用了近二十载;但从ChatGPT横空问世,到AI渗透到万千种生活场景甚至芯片制造、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不过短短一年半。

时代飞速运转,从来不会停下脚步去等待任何人,生产力的释放永远没有尽头,而企业又是解放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企业的发展与每一种生活形态息息相关,服务好企业就是给企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去安心发展、埋头钻研,创造出更多样的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宏大一点的叙事来看,服务企业更是服务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在江北新区这样一块处处涌动着创新精神的热土之上,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升级,实现动能转换,最终转变为区域发展的澎湃动力和坚定信心,形成一系列发展成果。

这些发展成果,无论是通过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最终惠及的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如是种种,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区,有太多类似的故事正在发生。生命健康领域里,走在前沿的CAR-T疗法呈现出多个细分形态,大部分人也许说不清道不明它的底层逻辑,但光是“最有望治愈癌症的疗法”的标签便足以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

服务好这样的企业,是新区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核心要义,也蕴含着更深刻的期许: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以经济建设推动民生福祉。

“我就是大家的总服务员。”在不久前召开的江北新区工商联换届大会上,新区主要领导对着在座的近三百名企业家代表,抛出了掷地有声的承诺,“任何企业家朋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给我写信,请放心,每件事儿都会有着落。”同时,也向新区各单位明确提出要求: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轻易说“不”。

发言屡屡被掌声打断。铿锵的表态传递的是一种新区态度,其背后,更是以实打实的行动作为支撑。身边有企业家分享了一个细节:某次,企业碰到了难题需要领导协调解决,临近深夜,编好了信息,犹豫再三才摁下发送键。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两分钟,便收到了回复。

企业家很是感慨:前行的道路不易,但身边有人相伴,不会感到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开放、包容的新区愿意敞开怀抱,与每一位企业家真诚地交朋友,以“君子之交”谋发展大势。新区的发展,与每一位企业家密不可分,如何服务好企业?一切的核心还是在于用心用情,真正走进企业心坎里。

首先,是强化“整体政府”的理念。营商环境要优化,政府效能要提升,就必须以整体政府面貌出现。再小的颗粒度,它也代表着政府形象,不推诿是起码准则,“不轻易说不”是应有之义,让企业不再为“四处求人”所心累,“整体政府”的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要有“事不过夜”的作风。深夜的“秒回信息”是一种力量的传递。这份力量对于当下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当政府以“勤”辅“情”,推动诉求得到最高效的解决,作为营商环境评判员的企业,定会感受到这份被尊重被重视的真诚,从“评判员”成为“推荐员”,让更多上下游、朋友圈集聚于此,形成更多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以商招商”。

同时,要以“专业主义”扫清“形式主义”。服务人员要成为懂产业、懂技术、懂政策的行家里手,建立在专业、职业的基础上,真服务、真走访、真上门,真正把准企业的急难愁盼,找准解决途径,而不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让“服务”变“打扰”,给企业添加负担。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以最舒服的状态在新区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对于群众工作是如此,对于经济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家家企业的落户,一项项成果的推出,一份份亮眼的报告,这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当“服务企业”从一项行动演变为一张招牌,新区的发展便愈能涌动生机和活力,那是国家级新区所承起的使命担当,也是百万新区人所乐于看到的“家门口”模样。

文 | 吴小荣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