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匠图彩画壁,毛笔在一勾一勒中,朴拙而深情。他们相信,他们画的这些佛陀本生画,不仅是连环叙述的一篇篇小故事,更是一卷卷无字的佛经。佛陀说他未成佛前在轮回中不知修行了多少世,发生在前世的种种,被称为本生故事。位于254窟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便是本生故事中最经典的一个,而在敦煌众多同题材的壁画中,这幅北魏的画作又是构思最精彩,表现力最强的。

这幅画面仅仅截取了壁画的中心,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太子舍身饲虎的场景。其他的六个情节环绕这个场景展开。一是太子和兄弟出游遇到饿虎,二是萨埵太子发誓舍身饲虎。第三个场景是太子从高山上投身而下,接着第四个便是画面中的饿虎啖食太子。最后的三个场景是父王母后怀抱太子尸骨,太子的兄长、夫人和宫女们仰天痛哭,大家将尸骨建塔安置供养。画面里深黑的虎纹,一丝丝侵吞着太子的血肉。七只气息奄奄的小虎周匝环绕,撕咬不停。工匠们实在不忍心将血肉分离的场面画出,仅仅画出这场“丰盛大餐”的即将开始。就在画到猛虎围聚的时候,裹挟在笔触中的丝丝颤动抖露出匠人们的心思。兴许隐隐的泪花也曾溅落到已经冻僵的毛笔上,用那一腔虔敬的热气化散开塞外的风霜。太子一手长伸,一手回缩,双脚似在地上磨搓。太子在跌落的伤痛和猛虎的撕扯声中,隐隐又感觉到悬崖上亲兄弟声嘶力竭的呼喊自己。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血肉救助即将饿死的老虎们,是他对“无我”的诠释。这是早期佛教的主流思潮,为了突破肉身执着的比较极端的故事,现在的“燃指供佛”也渊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面中老虎的造型非常飘逸,身躯被拉长,四肢由优美的曲线构成,具有汉代漆器和画像石老虎纹样的特点。由于壁画近两千年的剥落,七只小虎只能清晰辨认四只。母虎保存比较完好,其冷冰冰的眼神,透过时空照得今人伤情满腹。整幅壁画大胆使用黑色配合场景的压抑悲忿,升华了本生故事的主题。石青色块零散的围绕着太子,犹如地狱之火熊熊燃起。紧凑的一幕幕情节满壁生辉,千年来在此窟经行的僧侣们,沐浴在佛陀多生累劫苦修的氛围里,随着声声感叹“喃无布哒耶”愈发精进地摄心。

文字语言随着时间地域的流转而晦涩难懂,一壁图画却很少偏差的传达了佛陀两千五百年前的悲愿,同时留给我们北魏时期精美的绘画图式。不知道是宗教留给我们美术遗产,还是艺术保留下来了当时的文艺思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天,带着阿难到舍卫城乞食。舍卫城中的一位老母亲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经常偷盗,被人捉住了。国王根据法律,将他俩判处死刑,准备押赴刑场。

母子三人远远看见世尊走过来,就拜倒在地。老母亲向世尊哀求:“乞求世尊可怜我们的不幸遭遇,救救我儿子的性命。”

世尊悲愍他们的遭遇,就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国王赦免那两个儿子。国王答应了阿难的请求,将两人释放了。两个儿子归依佛门,出家不久就证得圣果。

阿难亲眼目睹母子三人蒙佛救度的经历,感到很惊讶,赞说世尊的无上功德,又惊叹道:“这母子三人宿世不知种植了何等善根,能值遇世尊,不仅重罪得到赦免,还证得了圣果?”

世尊告诉阿难:“这母子三人非但今日接受了我的帮助,在过去世,他们也蒙受我的恩德而得到济度。”于是,就向阿难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在过去久远劫之前,地球上有一位大国王,名叫摩诃罗檀囊。国王有三个儿子,大王子名叫摩诃富那宁;二王子名叫摩诃提婆;小王子名叫摩诃萨埵。

一次,国王与群臣、夫人、王子到野外游观。由于旅途疲劳,国王命令大家停下来休息。

三位王子不想休息,就一起到密林中游玩。

他们看见悬崖下面有一只母老虎,正在哺乳两只小虎。母老虎一副饥渴难耐的样子。

小王子对哥哥们说:“这只老虎极度饥饿,生命垂危,还要哺乳两只小虎。我看它的样子,是想吃掉它的孩子。”

两个哥哥回答说:“你说的不错。”

小王子问:“这只老虎现在需要吃什么东西?”

两个哥哥回答说:“如果有新杀的热肉,就正合它的需要。”

小王子又问:“现在有没有人能找来新杀的热肉救这只老虎呢?”

两个哥哥说:“这是一桩难办的事情。”

小王子心中思惟:我在此前生生死死的过程中,无数次丧失生命,都是白白地舍弃自己的身体,或是为了贪求欲望,或是为了发泄怨恨,或是因为愚昧无知,从来没有为了佛法而献身。今天碰上这样的事情,正好可以贡献自己,为众生种植福田,我这身体有什么好顾惜的?

小王子一边跟着两个哥哥向前走,一边打着自己的主意。走了不远,他对两个哥哥说:“你们先走,我有点小事,过后我再追你们。”

小王子跳下悬崖,躺在老虎面前。他的心只是一心求道,“此身易碎易变,过去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现在布施此身,为佛法奉献吧!”

可是,老虎虚弱得已经吃不进东西了。

小王子折取一段尖利的树枝,在脖子上刺出血来。老虎舔了血以后,可以吃东西了,就张开大嘴吃了起来。

两个哥哥见弟弟很久还不回来,便回去寻找。他们想起小王子说的话,估计他肯定是救老虎去了,就追到悬崖边,见老虎已将他吃完,血肉模糊,一片狼藉。

两位哥哥见此情景,瘫倒在地,昏死过去。过了很久,他们苏醒过来,放声大哭,悲痛至极,又昏厥过去。

王后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只鸽子在树林中游玩,一只老鹰突然飞来,把最小的一只鸽子吃了。王后从梦中醒来,感到很惊恐,对国王说:“听说梦中的鸽子代表子孙,我梦见小鸽子死了,我担心小王子会有不好的事情临头。”

听了王后的话,国王立即派人四处寻找三位王子。

没过多久,大王子、二王子来到国王和王后面前。国王和王后一齐问:“你们的弟弟哪里去了?”

两位王子泣不成声,回答:“老虎已将他吃了。”

国王和王后听了孩子们的话,立即昏死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

他们快速奔至小王子以身饲虎之处,见小王子的肉已被饿虎吃光了,只剩一堆残骨散乱在地上。国王和王后放声痛哭,几度昏迷,如此经过很长时间。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转生兜率天。到了天上,他自言自语道:“我是因为什么善行而受到生天的果报呢?”他用天眼遍观六道,看见前生的残骨仍堆在山间,父母悲伤哭泣,痛苦之至。他见父母不知善恶因果的道理,哭得如此悲伤,心中生起怜悯之情,就决定去劝说他们。

他从兜率天下来,停在半空中,对父母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摩诃萨埵,我因舍身饲虎,得以生天。大王应知:世间的一切皆是虚幻,有生必有死,做恶必堕地狱,做善必生天堂,这是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现在为什么要沉没在忧愁和烦恼之海,而不思觉悟、不勤修解脱之道呢?”

父母回答说:“你发大慈悲,哀愍一切众生,舍我们而去,我们因为想念你,肝肠寸断,你修无量慈心,怎么非要这么做呢?”

于是,天人又以种种奇妙的善言偈语报谢父母,使他们醒悟。

国王做了一副用七宝装饰的棺木,将摩诃萨埵的遗骨装敛起来,并在坟墓上起了一座塔。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那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不是别人,就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那时的王后,就是现在我的母亲摩诃摩耶。那时候的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那时候的二王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那时候的小王子摩诃萨埵,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那时候的母老虎,就是现在的老母亲。那时候的两只虎仔,就是现在老母亲的两个儿子。

“在久远劫以前,在他们生命垂危之际,我把他们从苦厄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获得安乐。现在,在我成就佛道之后,也拯济他们,最终使他们永远脱离生死轮回的大苦。”(《贤愚经》、《金光明经·舍身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