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鲁隐公鲁惠公之子,周公旦的第八世孙,名息姑

因为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旦一直在镐京辅佐成王处理国事。

虽然给周公分封了鲁国,但周公却终生没有到过鲁国。即使他死后,成王也违背了他的遗愿,将周公埋葬到了周文王姬昌的墓地之中。这在当时,也算是最高的殊荣了。

鲁国最初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以曲阜为中心,方圆百里,周公的长子伯禽是鲁国首任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上百年的励精图治,鲁国吞并了周围的很多小国,疆域版图不断扩大,国力日盛。

在整个春秋时候,鲁国虽然远比不上晋、楚、齐、秦四大强国,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因为周公旦的关系,在礼仪上,鲁国是天下之首,天下都效仿鲁国,各诸侯国都会经常去鲁国学习礼仪,毕竟礼乐都是人家的祖宗发明制定的嘛。

鉴于周公的贡献,天子特许鲁国可以用天子的乐器,这是绝无仅有的殊荣,可以说鲁国在礼法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也是鲁国在诸侯中地位尊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鲁惠公这一代,娶了宋国国君之女孟子,但孟子直到死也没有诞下一男半女。

宋国的开国之君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子姓,孟是老大,孟子就是姓子的排行老大的姑娘。

随着孟子陪嫁的滕妾声子为鲁惠公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未来的鲁隐公,因为是妾生,所以隐公是庶子。

本来如果鲁惠公只有隐公这一个儿子,即使是庶子,也是可以继承王位的,但随后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眼看儿子长大成人,鲁惠公就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为妻。

送亲使者将仲子送到鲁国之后,鲁惠公见仲子年轻貌美,竟然起了禽兽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找了个理由,将儿子派遣到了远方,自己与仲子拜堂成了亲。

等隐公办完差事,回到鲁国时,仲子已经身怀六甲。后来生下一子,取名为,因为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未来的鲁桓公。

不久,鲁惠公病故,因为太子年幼,无法理政,所以由鲁隐公暂代国君之位,待允成年之后再还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隐公是一位彬彬君子,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他没有半点怨言,兢兢业业治理鲁国,等待弟弟长大成人。

即使他代理国君之位,他也非常谨慎,例如国君的礼仪、国君的规格等他从不僭越,某些必须是国君出席的会议他从来不参加。

在鲁隐公执政七八年后,因为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公子翚战功卓著,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慢慢变大,渐渐掌握了兵权。

一日,公子翚悄悄向隐公进谏:“公何不杀允而自立?”

隐公并没有采纳,而是表示,自己要等弟弟长大之后退隐,将国家大权交出。

公子翚非常害怕,他怕隐公会将自己的话告诉太子允。

于是他找到太子允,挑拨道:“隐公有自立的打算,他正准备杀掉你而自立为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子允大惊, 忙向公子翚问计。

公子翚说:“唯今之计,只能先下手为强,杀掉隐公,这样你就可以继承国君之位,再没有性命之忧!”

太子允连连称是,公子翚马上付诸行动,隐公十一年被杀,桓公即位。

思考评论:

鲁隐公是个君子,但他做错了几件事:

鲁隐公的谥号是“隐”,可以想象他在位时的所作所为。

虽然他代理国政,但他不立威,不冒头,从他的角度看可能是代表自己没有野心,但这同样没有了国君的威严,下面的臣子不拿他当回事。

在数次的对外战争中,他的本意是不参与,休养生息。但下面的将士竟然违背他的旨意,私自出兵参战,可见隐公对国家的控制力之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事态已经非常严重了,却完全没有引起鲁隐公的警觉。

在公子翚提议杀掉太子允的时候,他更应该有所警觉,至少要拿掉公子翚的兵权,但他完全没有那样的意识,致使自己惨死;

其实最开始他的路是很宽的,无论是自立还是摄政,只要他做好了都可以全身而退,但好好的路却走绝了;

鲁桓公虽然做了国君,但他弑兄上位,最终天理昭昭,他的老婆给他戴绿帽子,他也被大舅子兼情敌杀害,算是报应吧!

而公子翚为了一己私利,为了高官厚禄,肆意杀害国君,最终竟然善终,这标志着当时礼崩乐坏已经深入骨髓。

你觉得鲁隐公的为人如何?他真的是只做摄政王还是有自己的野心?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