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文

“虎俊隆这个人啊,又‘傻’又‘犟’又让人佩服,别人退休了都是待在城里种花养鸟看孙子,享尽了天伦之乐,唯独他跑回这片塬上,在‘古庄院’一守就是8年,简直是个怪老头。”村民口中又“傻”又“犟”的怪老头,就是孟塬乡草滩村退休老党员虎俊隆。

一个念想,多方辗转寻回红色荣光

虎俊隆是宁夏师范学院的退休教师,2015年回乡修缮老宅时,在草滩村“古庄院”一孔旧窑洞的牲口槽内挖出一颗手榴弹和两枚手雷,经多方查证为红军长征过彭阳时红军战士郭文海遗留的武器。“小的时候就听父辈说:有红军队伍曾在草滩村驻留修整过。既然这些武器是红军战士遗留下来的,那这背后很可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是永远不变的,我必须把这段红色事迹发掘出来,让后人记住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事!”

抱着这样的念头,3年间,虎俊隆自掏腰包,只身一人多次辗转西安、咸阳、镇原等地,走访郭文海退休单位、寻访郭文海家人、查找郭文海人事档案、查证郭文海与虎家兄弟的往来书信等资料,完整的还原了“草滩村民舍命救治红军战士郭文海”的动人故事。在虎俊隆的努力下,市县党史和文物保护部门对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进行了联合考证,认定草滩村“古庄院”为红军第十三大队过境彭阳宿营地旧址。

一份执着,倾尽家产再续红色基因

“我已经退休8年时间了,这8年里,除了每年2次去医院看病,我就一直守在这个岗位上!”虎俊隆笑着说道。他口中的岗位,就是变卖房产、投入大半辈子积蓄,打造出的窑洞里的红色记忆、红色经典唱响时代、红军战士郭文海事迹“三展”和红军长征生活体验园、党史教育园、国防教育园“三园”在内的“红军长征第十三大队过境彭阳宿营地旧址”红色基地。

8年来,看着一孔老窑变成一个基地,讲述的红军故事,在3万余名后辈心中点起“星星之火”,起而行之的虎俊隆为后来人树起一面旗帜。“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这里参观学习,感悟先辈们为时代担当、为民族立命的崇高革命精神,这在无形中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我所做的一切也都值当了。”年过花甲的虎俊隆满是欣慰。2021年6月虎俊隆荣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9月获评“全区双拥十佳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俊隆为游客讲解红军长征期间发生在草滩村的红色故事。

一片赤诚,植绿带农彰显党员本色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虎俊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相应乡村振兴号召,牵头成立彭阳县梦缘香农牧专业合作社,盘活附近闲置、撂荒的土地资源打造红梅杏精细化培育示范园,栽植红梅杏40亩1600多棵,年均收入30余万元,面向本村村民每年提供固定用工16人、临时用工300余人,发放务工工资15万元。

“草滩村的气候、地势是比较适合种苹果、红梅杏这一类的果树的,刚返乡回来的时候我就给乡亲们推荐种呢,但大家都觉得不靠谱。后来我想了想,还得是自己先干出点成绩才有说服力”。当乡亲们亲眼看到了栽种红梅杏、苹果带来的可观收益后,纷纷表示也想种植,于是虎俊隆请缨担任草滩村经果林示范园种植党小组组长,帮助村民们购买树苗、推广防霜冻技术、传授种植经验、开拓销售渠道。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按照“一院两园”模式发展以红梅杏、苹果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1000余亩、栽植经果林1700余亩,本村群众户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林果种植逐步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虎俊隆还主动帮助村集体打造了一处占地25亩的红梅杏示范园,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从草木稀落、黄土尽显,到荒山披绿、花果飘香;从靠天吃饭、赖地添衣,到向绿而行、特色增收,在虎俊隆的带领下,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康庄大道正在孟家塬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