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周航

这天上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周志伟正在进行术后查房。患者家属慕君见到周志伟时,激动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实在太感谢了!我们之前都准备放弃治疗了,后来打听到原州区人民医院有福建帮扶专家能做肺血栓手术,就赶紧来就诊了。手术非常成功,真的非常感谢!”

成功救治一名“放弃治疗”患者,这只是宁夏原州区医疗综合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而这背后,与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密不可分。2022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选派10位专家来到原州区人民医院,协助完善科室设置、补齐业务短板、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者家属慕君为帮扶专家周志伟(左五)和原州区人民医院神经血管外科送来锦旗。赵睿摄

投身医疗救治一线

帮扶团进驻原州区人民医院后,针对原州区的卫生健康发展水平、居民诊疗需求和常见病多发病等因素,队长谢群芳带领团队科学制定了帮扶方案,使得每位队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理论,积极投身到医疗救治一线,为原州区群众带来了福音。

“这位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的早癌。现在通过ESD手术可以一次性切除病灶,减少创伤,两三天就能出院了。”内镜中心帮扶专家王君玺参与帮扶工作以来,完成消化内镜检查近2000例,先后带领科室业务骨干完成胃十二指肠支架置入、经皮内镜胃造瘘等手术10余例,内镜手术治愈消化早癌或黏膜下层来源肿瘤40余例,多项新技术应用填补了原州区乃至固原市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扶专家王君玺正在进行一台消化道内镜早癌剥切手术。赵睿摄

截至今年5月底,帮扶团累计接诊病人3338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553人次,教学查房5022次,手术2739例,手术示教1513例次,会诊及疑难病历讨论1087次。申请自治区科技惠民项目10项,其中4项已立项。在9个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5项,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

此外,帮扶团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深入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驻地等,开展义诊科普132场次,受益群众2200余人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下沉,帮助群众在家门口挂上“专家号”,进一步扩大“组团式”医疗帮扶成效。针对当地设备缺乏的实际,依托380万闽宁帮扶专项基金,原州区人民医院先后购置了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外伤清洗机等10余台先进医疗设,加强医院医疗基础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扶专家吴达文(左一)与原州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在走廊交流患者的临床病例。赵睿摄

传授先进管理经验

“这一年来,吴主任帮助我们科室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杜军向我们介绍帮扶专家吴达文。一年来,吴达文协助科室进一步规范了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以及肺栓塞、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等呼吸科常见疾病、疑难病例的救治流程,不断提升科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方便高危孕妇就诊,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和就诊体验,产科帮扶专家吴秀燕开展门诊、住院及产前、产时和产后高危妊娠管理模型,并成立高危孕产妇门诊和孕妇学校,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经过队长谢群芳的协调沟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原州区人民医院成功建立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长效机制,隔空守护原州百姓的健康。

帮扶两年以来,福建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渐平移、运用到原州区人民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截至目前,共完善规范标准诊疗方案61项。原州区人民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达到三级,老年医学科与普外科确立为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同时普外科、肾内科、消化内科通过了市级重点临床专科评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老年医学科的病房内,帮扶专家谢群芳(右一)详细查看患者的检查片子。赵睿摄

光是医疗帮扶还不够,要实实在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就要打造一支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医疗团队。两年来,10名帮扶专家相继带徒21名,通过手术带教、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培训讲座等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术向当地医护人员倾囊相授,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室管理等多方面为原州区人民医院提供帮扶。

除此之外,“组团式”医疗帮扶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为当地医护人员“充电蓄能”。两年来先后邀请六批次40余人次到原州区开展学术交流、病例讨论、手术示教及义诊活动,选派20余名原州医疗骨干到福建进修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原州医疗事业的“造血”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扶专家谢群芳与“徒弟”们在科室分析讨论病例,提升服务水平。赵睿摄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和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宁夏原州区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提升,接诊人数、出院人数、三四级手术年年递增。随着闽宁协作不断深入,“组团式”医疗帮扶将托起更多群众的“健康梦”,这份跨越山海的帮扶情谊也将愈加深厚。

“原州区是我的第二故乡。即使我回到福建,也希望我的技术也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让百姓受益。”王君玺说,如今科室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虽然帮扶有时限,但是服务无尽期,之后原州区有需要,他还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