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儿子是真的死了,我们放弃吧!”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2010年,来自四川省巴州市的杨父杨母,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法院,他们来法院的目的是为了申请宣告儿子杨明死亡。

他们的儿子杨明从2004年年底便失踪了,此后一直杳无音信。为了找到儿子,杨父杨母花光了他们全部的积蓄,然而一直到2010年,儿子还是没有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明生活的街道

根据《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也就是推定死亡。

2011年,在收到了杨父杨母的申请一年后,法院正式宣告了其儿子杨明死亡。

然而就在法院宣告杨明死亡6年后,杨明竟然又回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6年杨明到底去哪了呢?让我们随着文章的深入,去一探究竟吧!

送儿子上学,没想到再见已是十一年后!

2003年5月,夏天将至,有着“天府之国”的四川已经有了些许暑意,闷热潮湿的天气让人心情烦躁,而对于生活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杨明父母而言,还有比这更令人心烦意乱的事情。

他们的儿子杨明,由于幼年时疏于管教,导致现在变得异常叛逆,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很差,经常触犯学校校规,学习成绩也不好,无奈之下,杨明早早就辍学了。辍学后的杨明并不想在家里待,他想外出打工,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杨父杨母强烈的反对。

“你还是要继续去上学,你不能出去打工!”

“为什么?我为什么不能出去打工?你们能挣钱为什么我不能?”

“孩子啊,你爹你娘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导致现在生活过得一片糊涂啊,天天起早贪黑的,让你上学就是为了你日后能不像我们一样!”

“我不管,我就是要出去打工!”

这就是让杨父杨母烦心的事情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意味着什么。可无奈儿子根本就听不进去自己说的话,这可怎么办?

苦思许久后,杨明的爸爸有了一个想法。

“不如把孩子送到技校吧!”

对于这个提议,杨明母亲十分赞同,她觉得在技校可以学习一些技术,将来毕业了,也能靠这份技术找工作。

虽然儿子十分不情愿,但在父母不断地劝说下,他还是收起了外出打工的心,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来到了一所名叫巴州区电子技术教育学校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明父母

在帮儿子收拾好床铺后,杨父杨母将儿子从寝室叫了出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儿子啊,在这里你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你要好好学习一门技术,将来你可是要靠这门技术吃饭呀!”

不过儿子杨明似乎并没有将父母的话听进去,显然他还在为父母不让他外出打工而耿耿于怀,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他只是轻声地回应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儿子逐渐远去的背影,此时的杨父杨母怎么也想不到,当他们再次见到儿子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一年!

翻墙逃跑,少年从此杳无音信!

来到技校后,杨明依然像以前一样我行我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这样他又混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2004年的6月,学校的一项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原来,学校决定送一批学生去深圳实习,而这其中便有杨明。得知自己入围实习名单后,杨明非常开心,他早就不想在学校待了,实习正好圆了自己的打工梦。

不过对于学校的这一决定,杨明却很难接受,毕竟自己的孩子只有14岁,刚来到技校半年多,就出去实习了,他能受得了那份苦吗?心怀不安的父母给校长打了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我们的孩子今年只有14岁啊,14岁出去实习会有人要吗?”杨明的爸爸问。

“怎么不会,我们出去实习的孩子都和杨明差不多大,还有比他更小的,让孩子早点步入社会历练历练,也有利于他以后的发展呀!”校长回应道。

“杨明他到现在还没有出过省,这一去我们真的为他的安全担心啊!”

“安全问题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们都是实行的全封闭管理,孩子不会到处乱跑的。”

虽然校长给出了解释,但杨明的父母还是不放心,不过现在就算让杨明回来,他会心甘情愿地回来吗?回来后的他又能干什么?无奈之下,父母也只能让孩子跟随学校去深圳实习。

由于此时的杨明只有14岁,年龄不达标,他只能拿着哥哥杨雷的身份证到工厂实习。

来到工厂后,杨明的心态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刚开始他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对工作也很上心,主管让他加班他就加班,唯命是从。可毕竟他的年龄还太小,很快他就厌倦了这份工作,在向工厂申请辞职无果后,他竟然自己翻墙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工厂流水线工作照

“工厂流水线枯燥的工作并不是他离开的主要原因,他之所以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厂拖欠员工工资。”杨明的哥哥杨雷回忆道。

原来,由于资金出现了问题,杨明所在的工厂连续三个月都没有给员工发工资,这让年幼的杨明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就算他以前就想出来打工,可只打工不发钱,这样自己怎么可能接受?最终他向工厂提出了辞职,在被工厂的管理人员拒绝后,他就翻墙头跑了。

刚从工厂逃出来时,杨明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原本打算在工厂好好干,没想到却遭受了如此的不公,可能此时的他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继续读书。现在的他也不想回家,由于年龄太小,就算是打零工也没人要他。更不幸的是,在杨明在外漂泊的时候,不慎落入了传销组织,直到2009年他才从中逃了出来,并在外打了几年工才回家。殊不知他消失的这11年里,家里及学校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被问道从传销组织逃出后为什么不回家时,杨明说道:

“我那时候也没有钱,我想先在外打几年工再回家。”

孩子消失,父母将学校告上法庭!

杨明从工厂逃走后,很快就被工厂的管理人员发现了,他们也不知道杨明究竟去了哪里。后来这件事情让杨父杨母知道了,他们非常生气,认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杨明的父亲还亲自找到了校长当面质问。

“我的孩子现在在哪里,你们赶紧找!当初说得挺好听,现在竟然连个孩子都看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校长邱文茂也是有火撒不出,本来他联系工厂,为孩子们提供实习的机会,其初衷本来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谁也没想到工厂竟然如此不靠谱,他也是十分恼火。

就这样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一直到2005年年初,杨明还是没有找到。杨父杨母愤怒地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然而公安机关辛辛苦苦找了两年,还是没有找到杨明的踪迹。

在这两年间,为了找儿子,杨父杨母将他们平日里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部花光,可是迎接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们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时时刻刻都在幻想着儿子能够回来。为此,他们倾其所有,来到了深圳,在大街上粘贴寻人启事,同时还联系媒体与报社,发布信息,可是他们所做出的的努力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儿子依然不知所踪。

最终,在2007年,杨父杨母将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学校赔偿儿子失踪所带来的的损失共计人民币75000元,并退还已经缴纳的学费6600元。不过在一审判决中,他们的诉讼请求被驳回,随后他们再次上诉。法院经审理后最终做出判决:杨明的父母还是拿到了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明父母将学校告上法庭

拿到钱后,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儿子,依然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徘徊,没多长时间,这3万元就花光了。在判决结束后的第二年,杨明所在的巴州区电子技术教育学校被取消了办学资格。

而在学校这一边,因为被取消了办学资格,学校的创办者邱文茂和妻子杨菊珍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越来越艰辛。最终邱文茂选择和妻子离婚,并在此后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间来到了2010年,此时距离杨明失踪已经过去将近6年的时间了,他们逐渐放弃了寻找,并向法院提出了申请,申请宣告杨云已经死亡。2011年,法院经过核实后,正式宣告杨明“死亡”。

在收到法院的宣告后,杨明的父母又将邱文茂的妻子杨菊珍告上了法庭,要求杨菊珍对自己儿子的死负责。2013年3月25日,法院做出了判决书:判决邱文茂赔偿杨明的父母关于杨明的死亡赔偿金共计人民币3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巴州区人民法院

对于判罚,杨菊珍也十分委屈,他向法官哭诉道:

“我已经和我的丈夫离婚了,并且这所学校也不是我自己创建的,我现在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对此,法官解释道:

“你现在虽然已经和丈夫离了婚,但在杨明失踪时,你们还是夫妻关系,因此这件事情你也有责任。”

杨菊秋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一直都没有进行赔偿。一直2015年,法院对她实行了强制执行,将杨菊秋名下的三套房屋以每平米2000元的价格卖掉了,所获得的钱财39万元用于对杨明的父母进行赔偿。这件事情也因此得以平息。

突然回家,事件迎来反转?

然而就在杨明的父母在拿到赔偿款后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失踪11年的杨明竟然回来了。

令杨菊秋不解的是,从2004年至2015年,杨明已经失踪了11年,为什么在自己刚赔完钱后,他就现身了?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阴谋吗?

“当初我以为人死了,才进行了相应的赔偿,现在人回来了,我应该拿回那部分钱。”杨菊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菊秋

接着,杨菊秋就向法院起诉了杨明一家,要求撤销死亡赔偿并返还赔偿金。但杨明一家却对杨菊秋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并认为他们是被杨菊秋冤枉了。

“如果我们真的是有预谋,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弟弟回来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弟弟继续失踪,等再过十几年,这件事情彻底过去了再让他回来。”杨明的哥哥杨雷说。

巴州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判决原告杨菊秋承担此次事件35%的责任,被告杨明及其父母承担65%的责任。责令杨明及其父母偿还杨菊秋的死亡赔偿金人民币2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法院宣判

虽然胜诉了,可杨菊秋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自从法院宣判后,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她没有收到1分钱。无奈,杨菊秋只能再次向法院提起上诉,这一次,她还提高了返还的赔偿金额:除了原先赔偿的39万元之外,还要再加上8万元的利息,共计人民币47万。

由于案件过于复杂,法院也没有当庭宣判,而是对双方进行了庭外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杨菊秋坚持47万的返还金额,而杨明一家则表示,他们只能拿出12万,多的也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调解现场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调解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时至今日,这件事情依然没有结果。双方准备另找时间,重新开庭。而对于这件事情最终的判决结果,我们也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