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全面竞争的时代里,没有一家企业是安全的,包括那些所谓的国际品牌。

麦当劳、肯德基都是比较知名的国际品牌,但是他们在国内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原因则是它们的竞争对手来势汹汹,根本没有停歇的空间。

我们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是1990年就进入中国的,距今已有34年。2008年,麦当劳在广东东莞开出了在中国的第1000家门店,历时18年。2014年,麦当劳在全国开出了2000家门店。时至今日,麦当劳的门店数是6743家(数据来源:窄门餐眼,最近更新时间为5月5日,下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来讲,麦当劳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一直在有序推进中。但是它的竞争对手比它发展的速度快多了。

提起中国的汉堡品牌,你能想到谁?华莱士还是塔斯汀?

华莱士也算是老品牌了,2000年就成立了,当时的目标也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汉堡店。伴随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崛起,华莱士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性价比更高的汉堡。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华莱士跟麦当劳不算竞争对手,但是华莱士就是赶上了汉堡在中国腾飞的契机,凭借着较低的价格,快速在全国开出了海量门店。截至目前,华莱士的门店数已经开到了20012家,汉堡领域门店数最多的一个品牌。前后一共用了24年的时间。

你以为华莱士门店数最多就可以躺平赚钱了吗?很明显,并不能,在华莱士的身后还有一个追赶者塔斯汀。巧合的是,塔斯汀的创始人也来自福建,跟华莱士老板是老乡的关系。

塔斯汀成立于2012年,它在麦当劳和华莱士中间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定位,那就是手擀现烤汉堡,它的价格也处于两家公司之间,比华莱士稍微贵一点,比麦当劳又便宜一点。

由于塔斯汀的汉堡口味确实有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味,他的门店数也在最近几年急速飙升。截至目前,塔斯汀的门店数已经达到了7351家。12岁的塔斯汀超过了34岁的麦当劳,这何尝不是一种商业上的胜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很难说塔斯汀不是麦当劳的竞争对手,因为两家的产品高度重合,塔斯汀又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再加上比麦当劳性价比高,之前经常去麦当劳的人真的不会选择塔斯汀吗?

我们再来看麦当劳的营销,麦当劳为了提高用户的购买频率,推出了月卡会员,每个月只需要19元就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它的套餐。不得不说,月卡会员其实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心理博弈过程。买了月卡会员的害怕吃亏,因此会经常会买麦当劳,给人一种买得越多,省得越多的错觉。

可是麦当劳的这个行为对于那些本来想要消费麦当劳的人感觉有点吃亏。因为其他品牌的汉堡套餐,根本不需要买这个19元的月卡就可以直接享受折扣,可是麦当劳则需要,这对于家里离麦当劳有点远的人来说是一种浪费,因此,他们可能也就不买麦当劳,而是买其它的了。

我个人认为麦当劳的这个月卡会员活动并不是很好,它把很多潜在客户排除在外了,只保留了一些经常消费的群体,这并不有利于麦当劳持续扩大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你是麦当劳的负责人,赶着竞争对手纷纷崛起,自己该如何夺回消费者的注意力呢?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法,一是打造出一款创新又好吃的新品。毕竟这是餐厅,如果不能创新,消费者也会吃腻的。如果时不时就推出新品,就会吸引一部分人回归来尝试新品。

二是推出一些周边,让它好看又好玩。产品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毕竟真正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口味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创新?反倒是推出一些好玩的玩具是更加简单的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麦当劳借着六一儿童节,推出了可以做对讲机的玩具,很多大人也是拿来玩的不亦乐乎。很多人甚至是为了买到这个售价38元/对的对讲机,也要去麦当劳买点吃的。由于麦当劳只是限量开放50万对,这完全不够全国消费者的需求,以至于网上有人开始炒作这个玩具对讲机,价格一度飙升到了300元。消费者的热情直接把麦当劳APP给挤崩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麦当劳的周边产品营销是成功的,也是很多餐饮企业突围的方向。星巴克、海底捞全都通过推出周边产品引爆过网络。

当我们真的很难在产品创新上做出成绩时,不妨换个方向,推出一些有趣的周边,或许会对你的生意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模式创新与资本运作”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创新能力与资本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